辞如珠玉 内涵深邃——《孙子兵法》的文化价值观
王长根

    孙武兵经,辞如珠玉。读《孙子兵法》越读越觉得,孙子兵学文化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最优秀的文化遗产,而且能够穿越时空界限,走向世界,走向各个领域,其中最大的奥妙在于它的“应用价值是永恒的”。再往深层次领悟,又觉得应用价值的永恒性,不仅仅在于兵法本身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而且还在于兵法蕴涵着非常深邃的价值理念。这种深邃性表现在:精辟的论述中阐发了辨证思维的哲学观,哲学观中蕴涵着鲜明的文化价值观。孙子兵学文化的价值观,应该是它得以广泛传播、永恒应用的根本动因。那么,孙子兵学文化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特征有哪些?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扬光大?笔者试作粗浅的解读,以求商榷。
    一、深刻领会孙子兵学文化价值观的深邃内涵
    所谓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关于人们对社会进步发展所尽责任和所做贡献的论述和观念,包括价值标准、价值取向和实现价值的原则理念。虽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价值观的内容不同,但是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都起着决定性、指导性作用,价值观是行为开始的出发点,也是行为结果的落脚点。
    《孙子兵法》作为社会人文科学,系统论述了兵法战策的经典要义,虽然没有直接透明地提出价值观概念,但从深层次探索,不难领悟到通篇贯穿着一条红线,即孙子兵学文化的价值观。《孙子兵法》始计篇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从直释上看,孙武讲的是战争的重要性,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国家大事,不能不重视研究它;从深层上讲,应该说它也充分阐明了孙子兵学文化关于维护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观。
    纵观《孙子兵法》十三篇,总的说孙子兵学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争利”。孙武以“利”为本,把“争利”作为“兵”的根本价值取向,把“胜”作为“兵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兼蓄“仁德”“道义”的深刻内涵,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价值观体系。明确阐发了“兵以诈立,兵以利动”,“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原则。
    争取“全胜”是孙子兵学文化第一位的价值理念。孙武深刻指出,凡用兵之法,全胜为上策,“破”为“胜”的补充,而且强调要获“全利”,“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兵法》十三篇中使用“全”字10余处,大部分强调谋求全局胜利和整体胜利,这就足以见得“全胜”在孙子兵学文化价值观中的地位。
    力求“以谋取胜”是孙子兵学文化的又一个重要价值观念。孙子兵法突出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强调以谋略取胜,明确指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还指出“兵以计为本”,兵动必须慎密地进行“庙算”,多算胜少算不胜,主张“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劳师远征,给国家造成财力消耗,给人民加重负担,指出长期曝师于外,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这句话是说,军队长期在外打仗,不仅劳民伤财、耗尽国力,而且内患无穷,就是很有智慧的人也无法控制。以上这一系列论述充分说明,孙子兵学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追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的效益。
以“道德仁义取胜”的观念在孙子兵法中居于至尊至极的地位。据查,《孙子兵法》通篇5913个字中,有24处讲“道”。虽然“道”有多种讲法,但绝大多数是讲“政治”的“道”和“道义”的“道”。将道摆在“五事”(道、天、地、将、法)和“七计”之首,便充分说明“道”是胜利的第一要义。孙武强调“知兵之将,生死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善用兵者,修道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视卒为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几句话连贯起来思索,就是说为将者是人民生命和国家安危的主宰,必须具有仁义道德的品德和智勇双全的本领,坚持把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安危放在首位,把部属作为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爱护。将帅这样带兵打仗,就够做到“上下同欲”,“上下同欲者胜”。因此,可以说《孙子兵法》系统阐明了以仁德道义取胜,是争取“全胜”和力求“谋胜”的重要保证。
    二、科学把握孙子兵学文化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反映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孙子兵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价值观特征。
    一是体现了先哲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中国传统文化表明先秦以来的先哲们修身绝不仅仅是为了谋取衣食,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们的精神世界里,蕴藏着一股“立德、立功、立言”的冲动,可以说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方面,《孙子兵法》着重强调战争是国家大事,必须慎重对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兵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也就是强调一定要“慎战”,不获全胜绝不打仗。“自古知兵非好战”,不战而胜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二是体现了“和为贵”,亲仁善邻,注重国家和民族内部团结、睦邻友好,主张用非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传统理念。客观上,这一传统理念在我国历史上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朝代、平定内乱、消除边患、收复失地等成了历代战争的主要形式。在我国历史上很少有以扩张疆土为目的的战争,就连郑和七次率领强大的舰队下西洋,都没有扩张一寸土地。这一价值观,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大相径庭,他们只要有机会、有力量就毫不犹豫地向外扩张,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历史不长就成了称霸全球的霸主,他们的价值理念,就是扩张、渗透和占领。
    三是体现了“儒、道、墨”诸学派传统文化共有的基本特征。因为孙武与孔子出生时间差别不大,比老子晚一些,比孟子早了170余年。他们正处在周朝礼崩乐坏,天下大分裂、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非常活跃,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诸子之间在争鸣中交流融合,既有各自独成门派的思想主张,也有互相通融的观点理念。作为《孙子兵法》这部最切实际的兵书,离不开百家争鸣的社会基础,也离不开百花齐放的思想基础。所以,《孙子兵法》兼有儒、道、墨诸家文化底蕴的共同基本特征,是合乎客观逻辑的。事实上主要体现在“道义与利益”、“道德与力量”、“为君与为民”这三个相对一致的关系特征上。相比之下,儒家还有“重义轻利”、“尚德不重力”的缺陷,法家有不讲“仁爱”、墨家有一味反对战争的不全面性。兵家特别是《孙子兵法》坚持辩证思维的观点,把如何处理三者关系的指导理念阐发的尽善尽美,可谓善之善也。这就充分证明,孙子兵学文化的价值观,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基本特征,也是它能够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各个领域的根本原因。
    三、充分发挥孙子兵学文化价值观的应用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适应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弘扬孙子兵学文化,充分发挥孙子兵学文化价值观的应用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坚决抵制西方世界思想文化的渗透与扩张,为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作贡献。以个别大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不仅在领土、领海、领空领域肆无忌惮地扩张,而且向太空领域,向政治、思想、经济文化领域渗透扩张。面对西方世界全方位挑战,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鼓舞教育人,为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牢固筑起政治思想防线,坚持抵制西方文化的侵蚀和渗透;大力宣传“自古知兵非好战”、“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立场,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任何领域的渗透和扩张,为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尽最大的责任。“公平”、“正义”、“仁爱”、“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抓住发展机遇期,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走出一条消耗少、增长速度快、又好又快的内涵发展的道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科教兴国的战略,以科学技术进步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职尽责。
    第三,积极拓展孙子兵学文化传播领域,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速现代文化产业开发提供指导性思路。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发展影视、网络、动漫等现代高科技传媒文化产业,把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和传统文化推向世界更加广泛的传播领域,是大有作为的;结合旅游业开发,整合兵学资源,提升兵学文化的现代水平,构建兵学经典旅游区,以及经典旅游线路、景点,充分发挥孙子兵学文化价值观的应用作用,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一定会在交融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