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而伟大的历史人物姜太公
王修智

    在中国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姜太公是一个神奇而又伟大的历史人物。说他神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名字神奇。姜太公名字很多,常见的有姜太公、姜尚、姜子牙、吕尚、吕望、吕牙、师尚父、尚父等。姜太公是炎帝神农的后裔。“神农氏,姜姓也”。神农氏姜姓中有一个叫伯夷的人,为尧“典三礼”,“立五刑”,又佐禹治水立有大功,因而受封于吕。伯夷就是姜太公的祖宗。古代以部族为姓,以祖封为氏。以部族命名,姜太公姓姜;以氏命名,姜太公姓吕。又因姜太公名尚,字牙,或尊称为子牙。这就是“姜尚”、“姜子牙”、“吕尚”、“吕牙”名字的由来。《史记》记载,据说,当年姜尚在渭水边钓鱼,被外出打猎的周文王遇到后,两人谈文功武略,甚为投机,文王知遇到了栋梁之才,高兴地说,“从我祖上太公以来就盼望你这样的人已经很久了”。所以人们又称姜尚为“太公望”。后来他被封为齐国的第一代国君,齐人追称他为太公,姜太公的名字就被叫响了。
    二是里籍神奇。姜太公是哪里人,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当中,至少有六种说法,即日照说、汲县说、冀州说、魏邑说、许州说、不知何处人说。持日照说的记载最多,《孟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的观点是一致的。“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东海即东海郡,领海曲等38县。海曲县即今山东莒县。古代莒、吕一字。姜太公的祖宗伯夷受封于吕。莒县至今还有东吕乡东吕里。可见,莒县便是姜太公的祖籍及出生地。
    三是年龄神奇。姜太公的祖先,都是强部落首领。但到了姜太公这一代,适逢殷末颓世,家族已经衰落。纣王无道,贤愚颠倒,姜太公虽有匡世济时之才,终因进身无门而穷困大半生。直到年过70,方遇周文王访聘为师。孔子称“太公勤身苦志,七十而遇文王”。自此太公在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一发而不可收,活到139岁。
    四是本领神奇。史称姜太公“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德、法、术“三材兼有”。他的术主要是“修道术”和“开塞术”。“人功和天地参合,助成天地所生,才有道术可言”。“知开塞之术者,其取天下如化,是谓政之大端矣”。
    五是遗迹神奇。姜太公的遗迹,数量多,分布广。主要有:棘津太公台,位于东海棘津(今山东日照市近海处)。太公台,又称太公避纣处,位于山东潍县东南。钓鱼台,位于陕西咸阳县西南渭水河畔,相传为太公钓鱼处。太公泉,位于河南汲县城西北,相传为太公故居。东吕太公庙,位于山东日照市冯家沟村附近,20世纪60年代倒塌。营丘太公庙,位于山东临淄西营丘,宋代碑尚存。石番溪太公庙,位于陕西省宝鸡县石番溪河边。汲县太公庙,位于河南汲城东门北侧。咸阳太公庙,位于陕西咸阳西边。还有临淄太公祠、汲县太公祠、镐京太公墓、丰京太公墓、咸阳太公墓、汲县太公墓、临淄太公衣冠冢,等等。
    姜太公的神奇,是与他的伟大分不开的。姜太公的伟大,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既是周朝开国功臣,又是齐国立国圣君。
    在渭水河畔,周文王与姜太公相识,一见如故,并拜之为师。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即位,以姜太公为太师,以周公旦为相,以召公、毕公为左右辅弼。姜太公辅佐周武王,兵与德兼用,文与武并行,实现了灭商兴周的伟大理想,形成了周王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一统天下。
  周武王在褒封神农等古帝王后裔之后,即行封赏灭商兴周的“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姜太公来到齐地,“因其俗,简其礼”,开放务实,开辟了富民强国的康庄大道。他坚持“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的人本思想。他奉行“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的“因循为用”之道。他实行因地制宜,本末并举,货利往来的经济政策。他提出了农工商“三宝并重”的方针,强调农工商同时发展,重点发展工商业,采取“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劝其女功,极技巧”等措施。他制定“尊贤智,赏有功”,任人唯贤的人才政策。这一切,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魁,历时32代国君,600多年。
    姜太公事业的伟大,取决于他思想的伟大。姜太公治国安邦、治军用兵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六韬》等著作里。《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这是战国时期的人根据姜太公的军事思想整理而成的一部兵书。“至公”,即天下为公,是姜太公思想理论的基础。“非兵不强,非德不昌”。德与兵,是姜太公思想理论的核心。因时因地制宜,是姜太公思想理论的灵魂。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作者为山东省委原副书记、省政协副主席)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