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书籍泛滥的年代。打开网络,在这个四通八达的虚构世界,没有你找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书了。但想找本好书读却实在很难,能够吸引人一气读完,且感想翩然而至的好书少之又少。近期读赵承凤、邵光智的叙事长诗《鬼谷子长歌》,却让我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一
一直以来,鬼谷子在我心中是个神秘的人物。纵使我做了几十年新闻宣传工作、爱好文学,退休后又研究了十年兵法,对他的了解也非常有限,仅仅是停留在一个伟大的古人、著名道家人物代表的认识层面,其他的就不清楚了。这主要是有关鬼谷子的记载很少,觉得之所以他能够名留青史,还都是因为其徒弟们:战国时期纵横天下的苏秦、张仪传说就是鬼谷子的弟子,还有孙膑、庞涓、毛遂、徐福、乐毅、蔡泽、邹忌、黄石、李斯等等。
《鬼谷子长歌》从“王诩(鬼谷子)蒙山出生写起,沿着“圣母胜仙教子成才”、“王诩周游列国寻道”、“潜心著书立说”、“书院育人授徒”、“兵道争锋”、“纵横战国”,最后“颐养天年”这条主线展开,向读者全面展示了一个神秘千古奇人波澜壮阔的伟大人生。读完全诗,一个集道家、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法家、发明家、医学家、教育家于一体的高人立体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一位真正的天才、鬼才,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培养了500多位精英名人的大师跃然纸上。用长诗的形式表现这一历史人物,使鬼谷子的成长路径直观分明,精神谱系更加清晰,思想内涵得以拓展,时代价值完美凸现。
二
凝炼的语言、形象的描述、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使《鬼谷子长歌》读起来锵金鸣玉、荡气回肠,富有节奏感、韵律美。全诗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细节的描写、事例的运用恰到好处,达到了事理交融、情文并茂,引人入胜之功效,让人徜徉在一个神秘王国的世界里,沉醉在一个莫测高人的故事中……
以开拓意识探索鬼谷子精神与鬼谷子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深厚的内在联系。《鬼谷子长歌》倾注了作者追求卓越的精品意识,书中列举了王诩研究《诗经》《尚书》、崇尚老子道德经,在其著述中,十三次讲到“德”字,浓墨重彩地展示了他胸怀天下、心系黎民、虚怀若谷、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人生追求,这就将鬼谷子的气节与五千年古老文明积淀而成的文化联系到到了一起:鬼谷子的精神文化,源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鬼谷子留给后人的思想和智慧财富,本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鬼谷子身上,在他积极入世、胸怀天下、不辱使命、施展抱负的行动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育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尚理想,他之所以收受和培养出了一批学识渊博、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具有雄才大略、洞察天下大势、知晓风云际会的高徒,则与其对人生对社会抱有深重的使命感,怀有“经纬天下,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不无关系。同时,鬼谷子身上具有的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通读全诗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鬼谷子成长的源头活水;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是鬼谷子坚定人生信仰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
《鬼谷子长歌》积极创新文学话语与表现手法,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长诗按时间顺序从“王诩蒙山出生”“圣母圣仙教子”开笔,从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切入,如“潜心著书立说”“鬼谷书院育人”等,将春秋末年的历史背景与人物经历紧密结合,营造了真实的故事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在叙述方式上,诗人没有刻意追求妙语连珠的华丽诗句,不拘泥于格律、韵脚、长短句的限制,不为韵而韵,而是靠诗内在的律动所颐使,水到渠成,写来自然,具有节奏感、跳跃性、散文美。全诗没有朦胧的句子,却能运用自如地掌握通感表现手法,使诗好懂、耐读,时而如行云流水中有壮怀激烈之感;时而像山涧的小溪,轻轻缓缓流淌在你的耳边;时而荡气回肠,百转千回。长诗没有晦涩的句子,更没有那种读了半天也不知所云的“意识流”,展示出的是“一个神秘高人”的成道之路。长诗通篇运用娓娓道来的传统叙事方式,将人物、事件刻画得真实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荡人心怀,使鬼谷子这一人物形象逐渐跃然纸上。同时,全诗巧妙地揉入了《诗经》、现代诗、抒情诗的手法,富有艺术张力,充满了诗歌艺术的魅力,无愧为一代历史高人的“史诗”。
三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抑或说其人本就是一个传说。但读《鬼谷子长歌》,却看不出想象虚构的成份。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学习掌握了大量丰富、翔实历史素材基础上进行文学构思、艺术创作的,由此使长诗显得既丰满厚重,又有血有肉,既能做到还原历史事实,又能将人物情感及故事描写得扣人心弦。无论是历史资料,还是民间传说,作者都能驾轻就熟。笔下虚实相交的故事情节,正因为有了史实作为铺垫,而流露出独特的人文内涵,读来感人至深。加之诗人以平民情怀、用朴实语言、写传奇故事、塑神秘高人的写作态度,所刻画出的鬼谷子人物形象饱满鲜活,可读、可听、可视、可感、可亲、可爱、可信,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读者对鬼谷子文化的体验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与震撼力。这是我感到长诗新鲜有力,读完手不释卷的重要因素。
除了长诗本身具有吸引读者、抓住人心、摄人心魂的力量外,书中收录了6篇赵承凤将军在有关鬼谷子文化论坛、会议、讲座上的演讲文章。这些文章中,有揭秘鬼谷子身世、里籍、轶事及其文化意义的《一个神秘莫测的世外高人》;有阐释鬼谷子其隐、其谋、其魂的《谈谈鬼谷子的谋略之道》;有《鬼谷子养生说的几点启示》《谈谈鬼谷子的养生观》,还有《从〈鬼谷子〉八论看对〈孙子兵法〉的传承》《鬼谷子与老子》。这些文章,从多层次、多维度描述刻画了鬼谷子一些不为人知的方面,为人们全面、系统、立体地了解和看待鬼谷子,提供了有力的遵循和佐证,树起了一个活生生的鬼谷子形象。此外,书中还收录了100余条名人名家论《鬼谷子》的经典论述,这一部分占了全书篇幅的一半多,计13520字,为读者全面、深入地认识和学习鬼谷子,提供了一面多棱镜、参校本、教科书。
四
无论是长诗还是短诗,开头和结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全诗的布局及精神,影响着作品艺术性的高低。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诗开头也难。高尔基曾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诗歌开头有多种写法,但写出变化万端、多姿多彩、引入注目的好开头不易,写得如谢榛所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开头的也不多。从这一要求来说,《鬼谷子长歌》在“开篇”和“尾声”上,是下足了功夫、出彩出众的。请听———
“巍巍蒙山/西牵泰岳东望海/山势逶迤走沂蒙/人类始祖伏羲/雷泽湖畔诞生/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举世瞩目的遗迹/述说着这里浑厚灿烂的古文明/一个通天彻地的历史人物/更给这座神圣的大山/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他就是被世人膜拜尊崇的/谋圣鬼谷子”
……
锣鼓听音、说话听声,无论从诗歌的通感还是语感来说,这凝练铿锵的诗句,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了意远悠长的诗境,顿时让人燃起激情,产生共情。寥寥数句,营造、烘托出了一种高境界大情怀,唱响了鬼谷子智慧精髓、历史文化地位及广泛社会影响、时代价值,达到了开篇点题、统领全诗的作用,像磁石一样吸引读者想一口气读下去。
再倾听“尾声”部分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圣贤思想的伟大/永远照耀着历史前进的步伐/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 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鬼谷子是行走在历史深处的高人/著作字字珠玑/言行点石成金/鬼谷子智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细细品咋,受益无穷”。
“如今世界风云变幻/你的谋略思想/捭阖 反应 内捷 抵隙/飞箝忤合揣情 摩意/解仇斗郄之策/决策符言之术/揣摩权谋之法/纵横捭阖之道,穿透一层层时光/依然是我们贡献中国智慧/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的谋略宝典/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着绚丽的光辉。”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其实,无论编筐编篓还是著书写文,口收不好筐篓就既不漂亮又不结实,文章结尾写不好则达不到耐人寻味之意。在《鬼谷子长歌》的尾声写作中,作者对鬼谷子的一生进行了高度凝炼,条分缕析,掷地有声,集中笔墨揭示了鬼谷子文化的历史意义、当代价值,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这个结尾,是长诗思想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得体,既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既高亢有力,又余音缭绕;既别开生面,又不落俗套。与开篇相比,站得更高、内容更加厚重有力、方法运用更高超巧妙,是长诗情节掀起的一个最高潮,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新的更为强烈的兴奋点,仿佛敲响了心鼓,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开放的时代需要开放的文艺,文化繁荣的当代更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艳的创作局面。沐浴着着时代的春风春雨,《鬼谷子长歌》犹如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散发出芬芳的馨香,党的二十大发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号召,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文艺工作者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文艺作品,需要用丰富的文艺形式,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我们期盼着能有更多《鬼谷子长歌》一样的精品力作呈现诗坛,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经典历史故事,高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拓诗歌新境界,促进大型叙事长诗的繁荣发展,谱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作者系山东作协会员,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联系电话:1856019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