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百名学者论兵法 > 正文
论齐长城研究在齐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012-2-10 来源: 作者:朱晓梅 安志伟


    齐长城是齐国留下来的一笔有形的巨大遗产,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军事、建筑、经济、文化、考古和旅游等价值。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研究齐长城,开发齐文化,是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完整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现实需求,也是弘扬齐文化改革开放精髓、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举措。
    一、齐长城是齐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
    齐长城是古代齐国防御南方诸国北侵修建的军事巨防,它直接反映着齐文化的思想内涵和重要特征。最早载它的是《管子》,“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齐长城始建于春秋中晚期,建成于战国齐宣王时期(前320~前301年),是我国最早修筑的长城。比欧洲人公元前459年修建的雅典壁垒早100余年,比秦长城早400余年,堪称“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
    齐国是周王朝分封的一个较大的诸侯国,从西周到战国末年唯一一个绵延不绝、雄踞东方几百年的大国,再加上齐地独特的气候、地理、风土人情等,在数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魅力、形式多样的齐文化。用现代的眼光来审视,齐文化的主要特点:一是善变革,不保守。桓、管以后,齐国的变革一波接一波,在盛衰不常中求发展,直到灭亡也还基本上是个领衔的大国。二是善开放,不封闭。齐国当时相对地处偏远,底子薄,思想上的框框少,接受外来文化的能力比较强,对外来先进文化能够认同和借鉴,为自己所用。三是善自主,不逐流。齐文化经过兼收并蓄,最终接受了“周礼”,同时齐学本身仍保持着固有的重法传统,“变”中没有丢失自我。
    齐长城的修建凝结了齐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齐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和重要的载体之一。由于年代久远,物质遗产在岁月的流逝中保存下来的不多,最为常见的多是钱币、器皿等。古齐国的一些建筑遗迹、墓葬遗址虽然可以找到踪影,但破坏非常严重,有的已经几乎不能辨认。而齐长城依然巍然矗立在齐国故地,几乎不存有任何的争议。因此,齐长城可称是齐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对研究齐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研究齐长城可丰富齐文化研究
    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其他的重要方面都和文化息息相关,有的还受到文化的直接影响。而文化又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非常具体的。比如按照学科对象划分,有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不同的形态;按照区域划分,有齐文化、鲁文化、晋文化、楚文化等。在中国的广阔版图上中华文化也因为地理、气候、民俗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面貌。各种文化形态统一在中华文化圈内,有其共同特点,同时各种文化形态内部,又有各自的独特的内容。
    齐长城的修建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因素。从历史状况看,周平王东迁以后,王室逐渐衰落,而齐、鲁、晋等国则日渐强大,齐国更是逐渐崛起。已接近霸主地位的齐国虽发展迅速,但南部强大的晋国却一直是当时齐国的威胁,令统治者不安,而且当时其他诸侯国也纷争不断,战事频繁,对齐国也是一种威胁,因此有必要设防。从地理角度看,齐国所受封地在泰沂山脉以北,背靠山面对海,海上没有什么危险,西和北面的黄河成为天险屏障,易守难攻。南面直通在它南面的鲁、楚等国,虽然泰沂山脉是约定俗成的边界线,但因地势开阔,易守难攻,正是中原诸国进攻齐国的咽喉之地,是齐国需要重点防范的要塞,必须设防。据史料记载,春秋至战国初,各国主要是用战车作战,因此设防重点是修筑关隘,用来阻挡战车,而到了战国时期,步兵以其机动灵活可以翻山越岭等优势,在军事上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这就迫使齐国在修建关隘的同时,还要建好山岭上的长城,以防步兵的入侵。
    正是出于防御目的,齐桓公开始在此修筑长城。随后,齐灵公、齐威王又不断将长城沿泰沂山脉向东增修,至齐宣王时已修至东海。由于统治者开明,加上齐长城的守卫作用,这期间,齐国一跃成为当时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五霸之首”。
    在文化研究形成热潮的今天,齐文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比如在管子、晏子的思想、齐国兵学文化、齐国都城临淄相关研究和文物考古方面的成果非常之多。这些成果都是对齐文化研究的丰富,同时必将推动齐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对齐文化的大力研究之际,也应该大力开展齐长城的研究。齐长城是现存最大的齐文化物质存在形式,理所当然地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齐长城的研究无疑是对齐文化研究的丰富和充实。在齐长城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也在不懈努力,不断有论文论著问世。学者们对齐长城修建的原因和历史、齐长城的规模和作用等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但是,从目前的材料来看,我们认为齐长城的研究还需要加大力度。尤为重要的是,齐长城是依托齐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人文环境、政治军事观念等而产生的,齐长城的修建又给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各个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齐长城与齐国治国治军思想、齐国军事政治变革、齐国社会生活、齐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及其深层次的关系等,都需要深入探讨。
    三、以齐长城为载体研究齐文化,服务于现实和未来
    齐国的繁荣,包括齐文化繁荣,都与齐长城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时齐国学术气氛自由且活跃,在农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化学、动植物学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并领先于其他诸侯国。齐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其鲜明的变革性、开放性、务实性和包容性与今天的改革开放政策一脉相承。以齐长城为载体,深入挖掘齐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秀成分,吸收、融汇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塑造最具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古为今用,很有意义。
    一是可以丰富现代军事理论。齐长城正是齐国对外军事防御的产物,它天然地就和齐国的军事政策有着联系。齐国人在军事实践过程中,除了必然会有南征北战、进退攻守等,长城就是齐国军队军事防御的产物。在大量的遗迹遗物随着岁月的流逝消失之后,齐长城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仍然巍然挺立在齐国故土上,为人们研究齐国兵学提供了生动可感的实际资料。通过齐长城,我们可以了解齐国当时的军事实力、防御规模、战争对象等。而齐文化中丰富的兵学资源,又可以成为齐长城研究的重要资料。所以,研究齐长城,应该和显赫的齐国兵学相结合,使兵学研究和齐长城文化研究相得益彰。在齐国兵学的历史上闪耀着姜子牙、管仲、孙武、孙膑、司马穰苴等军事家的光芒,他们的著作都是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是齐国人在军事理论方面对我国兵学文化的独特贡献。在军事实践方面,齐国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左传》记载,公元前722年到前244年,由齐国人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发生在齐国境外的军事活动,包括征伐、远戎、筑城示威以及军事会盟等,共计173次,齐国军队曾经进攻过的国家有30多个。齐国是唯一一个从西周到战国始终保持着对天下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这证明当时齐国在军事上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在军事战争方面,从战争观、建军理念、战争策略、战术原则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思想。齐国人著述的理论著作大都保存了下来,我们今天的研究者、军事工作者可以凭借这些著作来了解齐国兵学的大概情况,学习齐国兵学的精髓,为研究和现代战争服务。
    二是可以丰富齐鲁文化融合与发展的渊源和趋向。齐长城的修建,集中了当时的建筑思想和建筑成果。它是随着不同地形、山势和地貌而修筑的,主要有关、烽火台、团城和城墙四部分:关全部建在山口要道上;烽火台则建在大关的山顶,用以传递敌情;团城是建在关两侧高山顶上的石围墙塞,用以屯兵和观察敌情;城墙的位置一般是建在随山升降的南侧斜坡上,地势一般是南低北高。因为南面低,南面来犯敌人难向上进;北面高则可以居高临下,易于防守。具有便于了望、巡逻、隐蔽和作战的优点。
    齐长城虽然划定了国界、圈定了国土,但却没有挡住齐文化和鲁文化的融合。齐国和鲁国虽说都在山东境内,但鲁国地处山东西南,与中原更为接近,因而受中原文化影响更早一些、更多一些。而齐国地处泰山以北,多面临海,相当僻远,被战国时的苏秦称之为“四塞之国”,因而东夷人的风俗习惯更为浓厚,受中原影响较小。由于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学派的巨大影响力和当时鲁国的重要地位,春秋时期文化的中心在鲁国。而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齐国的逐步富强,齐国取代了鲁国的中心地位,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对东夷文化等外来文化,采取了不同的态度,齐国采取了博采众长、移风易俗的态度。以管仲、晏婴和稷下学派为代表的齐学和齐文化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管仲是齐国最早出现的思想家,他不仅以营造体系、保存文化为己任,而且善于用思想指导实践。晏婴是位政治家,也是位思想家,他与管仲一样,其思想也不属于哪一家哪一派。稷下学派不以任何学说为一尊,而是容纳各家学说,展开自由的讨论和竞争。思想上的碰撞和融合,加速了理论的形成和成熟。因此,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等都被包纳吸收其中,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合流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齐文化、鲁文化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但是,长期以来,对齐文化内涵研究、挖掘和使用少一些。应当再共同深入研究已形成优秀文化传统、适应时代要求、代表历史发展趋向的齐鲁文化。
    三是可以丰富现代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横亘山东18个县、市、区的齐长城是一处比万里长城还早400多年的古代建筑奇迹,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段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2000年6月,包括中国文物学会在内的国内众多文物专家汇聚长清,为旅游开发“会诊”;次年,齐长城即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开发如何协调一致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齐长城被各级党委、政府提上了开发议程,但大部分长城仍以保护、局部修复为主。目前看,由于缺乏具备翔实的历史资料、巨额经费保障及充分论证,全面开发、利用齐长城还需等待时机。
    齐国由于长城的保卫,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当时齐国的商业、加工业和农业等都得到较快发展。成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时学、地宜学、大农业观、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田水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齐国将全国人民按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四民,实行四民分业的定居政策。这样,由于同一职业的人居住在一起,有利于彼此之间交流经验,提高生产技能;同时还能将经验、技术、技能较好地传授给下一代人。还实行奖励专门人才的科技政策,奖励范围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园艺、医药、时令、蚕桑7个方面,基本上囊括了大农业的整个领域。这种政策的推行对齐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是可以丰富现代治国治军方略。巍峨壮观的齐长城如一条巨龙,穿越于崇山峻岭之间、阡陌沟壑之上,每一关、每一墙都在诉说着无数动人的故事,散发出无穷的魅力。长城虽然在防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齐国的统治者清醒地认识到,齐国要真正成为一个强国,最根本的还是发展壮大自己。应当说,齐国的政治文化,具有比较现实、务实的精神,它“不摹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执政者注意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和本国实际,制定政策,以图富民强兵。在哲学思想方面,有阴阳五行学说、道家学说以及邹衍的相生相克的思想等;在国家治理方面,讲究尚贤重士、察举选用、克己省身、廉洁薄身、崇尚法制等,尤其是在干部政策上,倡导唯才是举、不讲门第。这些内容都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齐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 《孙子兵法》与统帅之道
· 《孙子兵法》与市场竞争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跨国公司在华成功的经
· 孙子的危机处理智慧
· 兵法会上说儒商
· 从《孙子兵法》看构建中国企业文化核心竞争
· 运用孙子兵法智慧 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 孙子“道”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热点导读
· 齐鲁文化与齐鲁学兵
· 研究孙子兵学文化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 《孙子兵法》与大王集团
· 发掘孙子文化推动当代应用(代序)
· 开展孙子兵学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跨国公司在华成功的经
· 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
· 神奇而伟大的历史人物姜太公
 相关信息
· 发掘孙子文化推动当代应用(代序)
· 开展孙子兵学研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研究孙子兵学文化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 《孙子兵法》与大王集团
· 齐鲁文化与齐鲁学兵
· 论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
· 神奇而伟大的历史人物姜太公
· 简论稷下学宫的文化特点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