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全神贯注工作是最好的养生
2016-9-23 来源:淄博日报 作者:


编者按:
  穿越千年时空,先贤的经典论著依然熠熠生辉,被后人广泛运用在诸多领域。
9月14日,作为齐文化节重要组成部分的《齐医中国·扁仓书院》大讲堂在齐都文化会展中心开讲。经过长期探索研究,赵承凤将孙子谋略直接运用于医学养生,其中“防病如防敌”、“用药如用兵”等理念,立论新颖独到,说理精辟透彻,充分发掘了文武两圣的思想智慧。本报现将精彩内容摘录刊登,以飨读者。
    大医犹兵:用药如用兵
  孙子在《孙子兵法·行军篇》指出:“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养生,意谓军队得以休养生息;处实,是指军需物资供应充实富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凡驻军,宜选择易于部队休养生息、军需物资供应充实富足的地带驻扎,军队不发生任何疾病,这样才有了胜利的保障。
  在先秦典籍中,孙子是最早明确提出“养生”二字的人。早于孙子的《易经》,提出了“颐养”的概念;《诗经》有“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诗句;《管子》中有“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之语;《论语》中有“政在使民富且寿”的名言;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摄生”一词;《庄子》中有《养生主》一文,但他生于战国,晚于孙子;《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虽有“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一语,但书中多处引用《老子》、《庄子》中的语言,成书时间应晚于庄子,大约在战国至两汉之间。因此,孙子作为最先提出“养生”二字的人,是有充分史料依据的。
  孙子讲“养生处实”,虽然是就军队而言的,但他提出的养生理念具有普世价值。
  一是“视生处高”,“必处其阳”。在《孙子兵法·行军篇》中孙子强调,军队驻扎宿营,必须“视生处高”,使前面视界开阔。又说:“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孙子在《地形篇》中还两处讲到了“通形者,先居高阳,……以战则利”,“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行军打仗是这样,我们住家过日子同样如此。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向阳花木早逢春”。世界各地的百岁老人都有一个好习惯,就是蹲在墙根晒太阳。
  二是“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此语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意谓注意保养士兵的体力,不使过于疲劳,提高士气,积攒力量。谨养勿劳,是古人养生的重要原则,《黄帝内经》中就有“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之说。现在有不少知名的企业家、专家、教授英年早逝,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忙于事业,透支健康,过劳而死。《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事无巨细,鞠躬尽瘁,20军棍的处罚都要亲自处理,这就应了《三国志》的一句话:“事必躬亲,其事必繁;食少事多,必不长久”,死于六出祁山伐魏的途中。这些深刻的教训,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三是“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意思是说,将领需要沉着冷静而幽深莫测,治理军队,要公正无私,公平严明,治理得宜。古人云:“大医犹兵”、“用药如用兵”,把将军之事改为养生之事,静幽正治,岂不美哉。因为真正能使人长寿的秘诀是心境,心静则安,心正则平,既平且安,益寿延年。
  四是“安国全军”,“自保而全胜”。《孙子兵法》既是用兵之法、谋略之法,又是和平大法,他强调“安国全军”,强调“自保而全胜”,强调避破求全“不战而屈人之兵”,强调“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兵法》通篇贯串了和平理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辅助吴王夫差五战五捷、西破强楚归来后,大功不居,辞官不做,归隐山林,编修兵法,不仅使其兵法流传于世,后世子孙中还出现了孙膑、孙权、孙中山等诸多英杰。我们应该从孙子的大养生观中受到启发。
  《孙子兵法·势篇》还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这段话和《黄帝内经·六节脏象论篇》同出一理。如“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令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再如:“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孙子兵法》与《黄帝内经》的这两段话有极其相似之处,由此可见,《黄帝内经》的养生理念中,也深深打着兵经的烙印。
    仁义善良:养生最佳妙方
  文圣孔子既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养生大家。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而孔子却活到了73岁,可见孔子养生有道。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赞扬孔子的养生之道,说:“孔子七十三而死,未闻其身体不健。”
  文圣孔子既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养生大家。正如古人所云:作之不止,犹如画天;止之不作,犹如画地。自强不息,忙碌不止,是养生的最佳妙方。孔子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历尽坎坷磨难,居然活了73岁,与他“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忙碌终生有直接关系。他的养生理念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
  养生首重爱惜生命,“养其身以有为也”“爱其死以有待也”。孔子说:“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意思是说,保养身体以准备有所作为,爱惜生命以等待人生的机遇,儒者的人生预备就是这样子。孔子的话告诉我们,健康是一种责任,健康是第一财富,没有健康,一切无从谈起。身体是资本,寿命是效益,身体是决定事业的前提,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支撑是不行的。而爱惜生命、保养身体的目的是“养其身以有为也”、“爱其死以有待也”,即“成己”、“成物”,内圣外王,“崇德而广业也”。
  孔子的这一养生理念,与其为政理念是统一的。孔子在回答鲁哀公问政时说:“政在使民富且寿。”在《孔子家语·贤君》中也记载:“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这也是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的话。可见使民不但富足,而且长寿,是孔子为政的根本目的,是孔子仁者爱人这一核心思想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也是孔子“天之所生,地之所养,唯人为大”思想的具体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上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爱惜生命,养护生命。
  孔子讲养生,贵在养心。孔子说:“心之精神是谓圣。”意思是说,心境修炼到一定程度就叫做“圣”。古人认为,心是主导人的思维的器官,就是说,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由心来主导的。如孔子讲的“君子以心导耳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把心修炼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进入一种圣境了。修心养德,以心助养,定能长寿。孔子讲养心,重在三个层面:
  一是以仁养心。“仁”是儒学的核心理念,《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其精髓就一个“仁”字。在两万多字语录中,谈“仁”者近百处,而且一个“仁”字贯串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等人生之道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可以说无处不讲“仁”字。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意指,有仁爱之心,才能彬彬有礼,心情快乐。孔子还说:“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这是讲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民间讲的“心宽体胖”一说意思相同。有容乃大,待人端敬,身心就会舒坦,就会心静体健。
  二是以善养心。孔子认为,“心好之,心必安之。”意指,心善之,心就安之,并说:“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还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意思是,善行不积累,不足以成就名声;恶行不积累,不足以丧失生命。孔子还特别指出:“损人而益己,身之不祥也。”生活的真理告诉我们吃亏者常在,能忍者自安。损人益己的行为乃“身之不祥”之物,损人害己。先秦著述《黔娄子》一书,载孔子言曰:“言之善者,在所日闻;行之善者,在所能为。”意谓好的言语,就在于每天都听到;好的行动,就在于每天去做。总之,善是人间福禄根,善是人类共有的美德,常怀善心,常行善事,才能积善在身,益寿延年。
三是以乐养心。心情快乐与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境,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巴甫洛夫说:“乐观是养生的唯一秘诀。”在孔子养生理念中,非常重视一个乐字。如《论语》开篇就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并提出:“养则致其乐。”孔子还提出“益者三乐,损者三乐”的著名观点。“益者三乐”即“乐者乐礼,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意思是:有益的快乐的有三种,喜欢用礼乐节制自己,喜欢讲别人的好处,喜欢多交贤德的朋友,这是有益的。“损者三乐”即“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意思是喜欢骄横放肆,喜欢游荡闲逛,喜欢宴请取乐,这是有害的。
    静心读书:快乐又益寿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一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知新,不懈学习研究,直到晚年还删《六经》、作《易传》、修《春秋》,创儒学,体现了一种“齿发虽衰而风力犹在”的精神。
  孔子60岁以后,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读书用起功来便忘记吃饭,经常快乐而不忧愁,不知不觉就老了,如此而已。
  据史料记载,孔子病重弥留时,早饭后,弟子商瞿算了一卦,说他当天中午行将逝世。孔子得知后说:“等到中午,那么剩下这点时间干什么?给我拿书来吧!”由此可见孔子死且不休的好学、进取精神。
  所谓“读书益寿”取其“聚精会神”之意,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就有聚精会神是养寿大法之说,研究证明,勤于读书能促进“脑运动”,有点象气功入静一样,输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带动血液循环,促使全身保持协调统一,延缓衰老,预防痴呆症。这正是:勤奋好学接新绿,“老树开花”须读书。
  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毁伤,孝之始也。”还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意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使父母的名声也得到显扬,这是孝道的终极目标。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出仕就忠诚地效劳于君主,最终建立功勋,成就事业。
  孔子在回答哀公问话时,也说:“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了,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意思是说,敬,尤其以敬重自身为重要。自己的身体是双亲的分枝,怎敢不敬?不能敬重自身,就是伤害父母,伤害父母就是伤害自身的根本,伤害了根本,分枝也就从而灭亡。
  从上述孔子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把爱护自己的身体提到了孝行的高度,提到了“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的高度,提到了忠诚于君、建立功勋、成就事业的高度,提到了继承先人遗志,完成先人事业的高度,这是先秦时期其他思想家不曾提出的观点,颇有新意。
  孔子曾说:“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意思是:聪明的人喜欢水,仁爱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喜欢动,仁爱的喜欢静。这是孔子对智者和仁者不同性格特征以及他关于自然美的表述,也是他寄情山水的养生之道。
  孔子关于爱山爱水的话告诉我们,山水不仅是因为它的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因山水似德,孔子用山水类比以展示仁者的仁德,要人如水一样清澈透明,如山一般高厚宽广。仁者稳定、长久的品质犹如山,智者变化流动却不离道的智慧犹如水。一次,曾参的父亲曾点侍奉孔子。孔子说:“能谈谈你的志向吗?”曾参说:“我愿意在春天到来时穿着春天的时装,和五六个青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春风,然后唱歌回家。”孔子喟然长叹说:“吾与点也!”意谓,我与曾点的志向一样啊!当年,孔子常带他的弟子游山赏水,既陶冶了情操,又增强了体魄。
  所以,孔子常说:“知者乐,仁者寿。”这就是他从亲身体会中得到的养生经验。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 2023年孙子文化旅游季在东营广饶开幕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开
· 建军节来临之际习近平主席致以节日快乐
· “孙子兵法的系统观及其当代价值”孙子文化
· 东营市孙子文化研究会成立
· 第二届中国蒙山鬼谷子文化国际论坛筹备工作
· 蚩尤与龙山文化研究委员会在济南成立
· 某要塞区“老海岛大讲堂”开讲---赵承凤
 热点导读
· 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推出蛇年系列
· 《山东商报》报道“兵道与茶道”讲座
· 《山东省历史地图集》出版发行 山东国际孙
· 伊朗加兹温自由大学校长穆萨哈尼教授和著名
· 山东孙子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济南召
· 第十二届孙子文化旅游节孙子文化论坛在广饶
· 第二届世界兵圣相城峰会国际学术交流会集中
· 秦刚引《孙子兵法》谈中国外交“软”与“硬
 相关信息
· 2023年孙子文化旅游季在东营广饶开幕
·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开
· 建军节来临之际习近平主席致以节日快乐
· “孙子兵法的系统观及其当代价值”孙子文化
· 张和森闫更国一行赴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
· 东营市孙子文化研究会成立
·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 习近平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