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中华兵典 > 正文
《 三十六计 》的兵学思想
2014-3-11 来源: 作者:


 

《 三十六计( 秘本兵法 ) 》在我国从古至今传习久远,集中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兵家广为援用,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书中不少计名、语汇竟能妇孺皆知、吟诵如流,可见此书生命力之雄厚,是我国兵学文化也是世界兵学文化的珍宝。

据已知的材料,《 三十六计 》最早付梓刊行的版本是1941年由成都瑞琴楼发行、兴华印刷厂印制的一个翻印本,小32开,土纸,旁注小字“秘本兵法”,无作者和年代。它根据的是同年在陕西彬县(当时称邠州 )发现的一个手抄本。1943年叔先生“在成都的一个地摊上”偶然得到了这个翻印本,并在1961916《光明日报 》的《 东风副刊 》上予以介绍,这才引起了世人的关注。19628月,叔和将翻印本赠给北京的解放军政治学院。同年,在政治学院任职的无谷(姚炜 )先生又根据此翻印本对《 三十六计 》进行了译注工作,并在内部出过油印本,到1979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译注者在《前言 》中说:“目前手头尚未找到第二种本子。”其间,武汉军区“为研究我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于1973年编印了《三十六计今译 》,并说明是“综合几种版本整理而成”,但并未交代这几个版本的来源。19818月,战士出版社出版了李炳彦编的《 三十六计新编 》。199410月,武汉出版社出版了陈弓编的《 三十六计 》秘本兵法。

20089月,中国古玉器研究会会员、济宁市的郭克义先生带着他于五年前从民间收集的《三十六计 》玉简到济南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山东省中心请专家鉴定。玉简册共计66片,单片长24厘米,宽2厘米,厚0. 5厘米,平铺长达132厘米,总重量为4. 6千克。玉简册阴刻小篆体文字,共计919字。玉简册首片刻“三十六计”四字,尾片署“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玉简册质地为和田青玉,平板,开片规整,刻工上佳。部分简片受严重腐蚀,出现多处大小不规则的自然蚀洞。玉简片两端有钻孔,玉简册原应有绳线相连。此玉简经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吕济民先生,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汪遵国先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先生,中国古玉器研究会会长侯彦成先生鉴定认为:此玉简确为隋代玉书,所署年款开皇为隋文帝杨坚开国年号,开皇十六年为公元596年,距今1410多年,是中国古代玉书的一个重大发现,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2009年盛夏,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山东孙子研究会、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济宁市政协在济宁市名雅经纬大厦召开了隋玉简册《三十六计 》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隋代开皇十六年玉简册《 三十六计 》,不但把《 三十六计 》的成书时间上推了1000多年,而且为确认《三十六计 》作者是檀道济提供了重要佐证。檀道济,南朝时刘宋著名将领,祖籍高平金乡即今山东济宁金乡人。生于384年,死于公元436年,出生于京口( 今江苏镇江 )。

《 三十六计 》计名多用众所周知的成语定名,多数解语是选用《易经 》的语辞为依据的。《 易经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占卜书,实际上是一部充满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著作,对古代军事家如孙武、韩信等等,都有深刻的影响。他们都精通《易经 》,据以演兵。《 三十六计( 秘本兵法 ) 》正是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易经 》中的阴阳变理,推演出兵法的刚柔、攻防、彼己、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互相转化,使每一计都体现出极强的辩证哲理。全书三十六策计,引用《易经 》共27处,涉及六十四卦中22个卦。这正是薄薄一本《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 ) 》含天下万般机理、启迪世人无穷兵谋智慧而绵延流长的原因。

古代兵书大多文辞深奥,难于晓读运用,恰好,《三十六计( 秘本兵法 )》能含英咀华,将我国古代的军事谋略思想提纲挈领概括为三十六计,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它并不重在理论阐述,而是将古代军事理论精华化为克敌制胜的计策,每计均有明确的目的和实用价值,堪称中国古代兵谋书中叫绝的普及本。

《 三十六计 》全计共分6套。第一套叫胜战计,第二套叫敌战计,第三套叫攻战计,第四套叫混战计,第五套叫并战计,第六套叫败战计。每套计又分别为6计,总共36计。其中,胜战、攻战、并战三套是处于优势之计,敌战、混战、败战是处于劣势之计。“走为上”是三十六计中最末一计,属于败战计这一套的。

为什么说走是上策呢?古人按语说: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这意思就是说:在敌方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另一方既不能战,出路不外三条:投降、讲和、或逃走。投降是完全失败,讲和要委曲求全,等于一半失败,逃走是暂时的,避开敌人的优势,胜败未定,还可以卷土重来,夺取胜利。可见“走为上”是说当处在劣势的时候的上策,并不是说它是三十六计中最高明的一策。

其他各计都如此计,有计名、有按语,按语字如珠玑、画龙点睛。对该计内容作了深入浅出又切合要旨的阐释,旨在使人们深窥我国古代军事家在千变万化的战争舞台上出神入化的奇计良谋。

由于《 三十六计 》具有重视谋略,讲求实用,通俗易懂,富于文学色彩等特点,所以迅速成为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热点,被誉为“大众兵法”,各种注本和应用型出版物应运而生,畅行于世。

《 三十六计 》何时走出国门,已无从考察,据称最早在日本广为流传,被称为“运筹帷幄的诀窍”。1988年,瑞士汉学家胜雅律在对《 三十六计 》多年潜心研究后,出版了《 智谋——平常和非常时刻的技巧 》一书,第一次将《三十六计 》和他的研究成果介绍给西方读者。该书先后被译成荷、意、中、英、法、俄、葡、西、土等多种文字出版,在西方引起震动。1991年,法国汉学家弗·基歇尔将《三十六计 》译为法文出版,法国海军上将拉科斯特在《 费加罗报 》上专文介绍,称赞《 三十六计 》是“小百科全书”,系统形象地描绘了“诡道的迷宫”。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热点导读
· 《左传》未载孙武之原因探讨
· 《孙子兵法》的“七计”
· 《孙子兵法》及译文--用间篇第十三
· 《 纪效新书 》、《 练兵实纪 》的兵学
· 《 孙膑兵法 》的兵学思想
· 《 三十六计 》的兵学思想
· 《 荀子 》的兵学思想
· 《 黄石公三略 》的兵学思想
 相关信息
· 《 荀子 》的兵学思想
· 《 纪效新书 》、《 练兵实纪 》的兵学
· 《 三十六计 》的兵学思想
· 《 后出师表 》的兵学思想
· 《 黄石公三略 》的兵学思想
· 《 孙膑兵法 》的兵学思想
· 《 六韬 》的兵学思想
· 《左传》未载孙武之原因探讨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