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谈剑论道 > 正文
“奇正相生”是《易经》阴阳变化的主动应用
2018-9-15 来源: 作者:吴名岗


 
    《周易》被后世尊称为《易经》,顾名思义,“易者,日月是也,”是个会意字,日为阳,月为阴,《易经》就是一部研究天下万物阴阳变化规律的哲学著作,所以被列为六经之首。《孙子兵法》是讲究怎样应对战争,谋求和平的军事理论著作,是应对世间人事变化的经典。战争是天下万物变化中最难于认识和把握的,“奇正相生”就是在阴阳变化规律基础上主动应对敌方变化、战胜敌人的基本方法。掌握世界阴阳变化的规律,才能顺应战场变化,兵分阴阳,出奇制胜。
    一、《周易》认定阴阳变化是宇宙变化的普遍规律
    《易经》从伏羲作八卦,到文王演《周易》,把八卦重合为64卦,周公作卦辞、爻辞,再到后人的《彖》《象》《文言》《系辞》等所谓“大传”,从古至今,历经三千多年,有关《易经》的著作汗牛充栋,但其内容不离两个字“阴阳”。《易经》就是研究阴阳变化规律的。
    (一)、何谓“阴阳”?
    “易者”日月是也。《系辞·上》说:“阴阳之义配日月”(《易大传》),[1]517日为阳,月为阴。阴阳又称“刚柔”,阳为刚,阴为柔。“《易经》以阴阳两爻象宇宙事物之刚柔两性”,[1]503“刚柔者,昼夜之象也。”[1]508易就是阴阳之变化,昼为阳,夜为阴,白天有太阳,黑夜有月亮,自古至今不过是日夜交替,相互变化而已。所以太极图是阴阳相互变化、相互依存,这反映了地球围着太阳转,月球围着地球转的客观实际。
    一说到“阴阳八卦”,有人就认为是封建迷信,其实它是对客观世界的科学反映和模拟。古人看到历史不过是阴阳的不断转换,除了日月没有其他,因此就把天下万物分为阴阳两类:凡是阳光照射到的皆为“阳”,否则为“阴 ”。
    《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1]514阴阳及其相互变化,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红楼梦》第31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有一段史湘云与丫环翠缕论阴阳的情节,不但写得生动形象,且深得《易经》之三昧,今抄录如下:
 
    湘云听了,由不得一笑,说道:“我说你不用说话,你偏好说。这叫人怎么好答言?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翠缕道:“这么说起来,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些阴阳了?”湘云笑道:“糊涂东西,越说越放屁。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两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翠缕道:“这糊涂死了我!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我只问姑娘,这阴阳是怎么个样儿?”湘云道:“阴阳可有什么样,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
    翠缕听了,笑道:“是了,是了,我今儿可明白了。怪道人都管着日头叫‘太阳’呢,算命的管着月亮叫什么‘太阴星’,就是这个理了。”湘云笑道:“阿弥陀佛!刚刚的明白了。”翠缕道:“这些大东西有阴阳也罢了,难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虫儿、花儿、草儿、瓦片儿、砖头儿也有阴阳不成?”湘云道:“怎么有没阴阳的呢?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阴阳呢?那边向上朝阳的便是阳,这边背阴覆下的便是阴。”翠缕听了,点头笑道:“原来这样,我可明白了。只是咱这手里的扇子,怎么是阳,怎么是阴呢?”湘云道:“这边正面是阳,那边反面就为阴。”
    翠缕又点头笑了,还要拿几件东西问,因想不起个什么来,猛低头就看见湘云宫绦上系的金麒麟,便提起来笑道:“姑娘,这个难道也有阴阳?”湘云道:“飞禽走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怎么没有呢?”翠缕道:“这是公的,到底是母的呢?”湘云道:“这连我也不知道。”翠缕道:“这也罢了,怎么东西都有阴阳,咱们人倒没有阴阳呢?”湘云照脸啐了一口道:“下流东西,好生走罢。越问越问出好的来了!”翠缕笑道:“这有什么不告诉我的呢?我也知道了,不用难我。”湘云笑道:“你知道什么?”翠缕道:“姑娘是阳,我就是阴。”说着,湘云拿手帕握着嘴,呵呵的笑起来。翠缕道:“说是了,就笑的这样子。”湘云道:“很是,很是。”翠缕道:“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得?”湘云笑道:“你很懂得。”[2]425-426
 
    曹雪芹借史湘云和丫环翠缕的对话,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阴阳”,有几点需要把注意。首先,阴阳中最重要的概念是“阳”,阳的反面是阴。阳就是太阳,所以日为阳,阳的反面是阴,所以月为阴;太阳在天上,天为阳,乾卦代表天,所以乾卦是纯阳之卦。天的对面是地,地为阴,坤卦代表地,所以坤卦是纯阴之卦。凡能见到阳光的为阳,河之北、山之南为阳,河之南、山之北为阴,河之西,山之东亦为阳,反之为阴。这与湘云说的“树叶向上朝阳的为阳”是一个意思。向阳的事物经阳光照射而坚强,背阴的柔弱,所以坚强者为阳,柔弱者为阴,这就是“刚柔”。男人坚强为阳,女人柔弱为阴。所有动物,雄为阳,雌为阴。主子与奴才,主子主导一切,奴才只是顺从,所以奴才为阴。阳是明的,阴是暗的。其次,世间只有一个阴阳,世间万物,千变万化,其本质是阴阳变化。其三,阴阳有很多引申义,这和词义的引申义是一样的,翠缕说的主子为阳,奴才为阴就是引申义。
    (二)、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
    1、 阴阳总在不停止的运动变化中
    太阳、地球、月球以及遥远的星系都在不停的运动中,所以地球上的万物也都在不停的运动中,阴阳都在不停的运动中。人是万物之灵,生命不过是一运动过程,生是阳,活在洒满阳光的地球上;死是阴,埋入地下,不见阳光。人不能令天地停止运行,所以也不能长生不老。“通乎昼夜之道而知。”[1]宇宙之间万物的变化不过是象昼夜那样不断的变化而已。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1]507昼夜交替就是刚柔相推,一年四季也是刚柔相推,这是最基本的阴阳变化。受日夜变化的影响,人也要经过刚柔相推这一过程。盛年时期,人的力量最大,意志坚强,为人刚强;到了老年,力量逐渐减弱,为人想继续刚强也不行了。人到老年要主动自觉的变“柔”,才符合养生之道,才有益于身体健康。
    2、 阴阳总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并转化
    阴阳之运动变化总是向着相反的方向,即阳变为阴,阴变为阳。这种变化,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一代一代,好像是循环往复,但又不同。今年麦季减产很大,究其原因,是天气与去年大不同,我们人似乎没有什么感觉,但小麦感受到了,往年可以结子的麦穗,今年枯死了。
    3、阴阳之变化是渐进的,表现为一种趋势
    观测阴阳变化,最形象的是月相。月相的变化最像太极图,我认为太极图是观察月相后创建的。上半月每天都在长,这种生长就是一种趋势,这一趋势持续半个月,直到满月。而后改变趋势,由盈而亏,逐渐变小,也是渐进的。月亮无论盈亏总是圆的,不过是明暗而已。
    再就是对太阳的观察,一年四季,365天,上半年从冬至算起,白天一天长其一天,夜间则相反,直到夏至,也是渐进的,其趋势是白天越来越长;到夏至发生反转,改变趋势,白天日渐缩短,夜间日渐加长。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白天的变长还是缩短,一昼夜24小时不变,白天加长的与夜间缩短的是同一数值。
    我曾在山西永济住过,实地了解了30年河东,30年河西的阴阳变化。自山西河津的龙门到三门峡一段黄河是南北向的,这是一个天然的大水库,已经淤积了四千年。因为地域广阔,河水从低洼的一边流,经过几十年的淤积,低洼的一面变高,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倒岸,再在相对低洼的一面流,这就是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945年,日本投降的那一年,黄河向东倒岸,把蒲州城淹没,蒲州曾是唐朝的陪都,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在蒲州城西登鹳雀楼后写的。直到1968年,黄河沿东岸走了23年,便向西倒岸八华里,东面空出了大片滩地。28军1969年底来到山西,驻在同浦路一线,83师便在黄河滩开荒种地,我们们就在蒲州挖旧砖盖房子,建晒麦子的场园等活。麦田在黄河边,过往的大雁有吃有喝,喜欢停留吃我们的麦苗,师里就派我们一个连负责轰赶大雁。
    以上所说都是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不难理解。这种变化也反映在社会的变化之中。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识到了社会的变化和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是一样的。《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载:鲁昭公被季氏赶到齐国后,赵简子问史墨说:“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这是怎么回事?史墨说:“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祝所知也。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天之道也。”[3]1600在《易》经中,君为阳,臣为阴,即所谓“君为臣纲”。但是君臣关系也会变化,所以“君臣无常位”,史墨说,尧舜禹他们的后代现在不都是一般百姓了吗?臣在君上,震在乾上,这是天之道也。
    阴阳变化在物价方面最直观,物价、股价总是在涨落之间形成一个个反转的制高点。
    认识和掌握自然和社会的阴阳变化规律对人是很有益处的。《易》经有《渐》卦,描绘了阴阳变化是渐进的,在这渐进的变化中表现为一种趋势,把握趋势能预见未来,对我们很重要。《坤》卦初六说:“履霜,坚冰至。”下霜是冬天的前兆,表现了天气逐渐变冷的发展趋势,坚冰至,严寒的到来是必然的。明乎此,便提前做好防寒的准备,塞向墐户,把门窗堵塞好,以度过寒冬。
    我在农村,乡亲们卖粮食、棉花都希望卖个好价钱。但不懂价格的变化规律,有人棉花7元一斤不卖,最后2.6元出手。我就告诉他们,如果没能在最高价时卖出,一但发现落价,立即认可贱卖出手,落价是个趋势,会有一段时间,刚落价卖出虽比最高价差了点,但总的看,一定是高价位。
    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是自然的力量,社会的阴阳变化是人的力量,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是鲁君世世出现过失,对人民没有好处,季氏则勤民。所以社会的阴阳变化是人的行为的结果,人可以比较自觉的促成社会的阴阳变化。兵家的“奇正相生”、“出奇制胜”就是人为的促成阴阳变化,使自己战胜敌人的。
    4、 人能依据客观的阴阳变化助推其变化
    春秋时期,晋国曾联合鲁国和多个诸侯国两次大败齐国。鞌之战,晋军在济南“三周华不注”追打齐顷公,平阴之战,晋军围困齐都临淄,烧杀掠夺而去。晋胜齐败似乎是不可扭转的趋势,直到战国时期,三晋之一的魏国将领庞涓还认为“齐兵怯”。
    孙膑因循庞涓认为齐兵怯魏军的传统认识,减灶示怯、示弱,让庞涓自以为对齐兵的认识正确,“吾故知齐兵怯”。孙膑示怯是“正”,是明的,是“阳”;看透了庞涓,诱敌深入以歼之是“奇”,伏兵马陵道是暗的,是“阴”。结果,实现了阴阳转化,齐军打败了自以为强大,旁人也认为是强大的魏军。
    二、《孙子兵法》之“奇正”即《周易》之“阴阳”
    孙子论兵法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4]71-73
    孙子说的“终而复始,日月是也”,就是指昼夜之变化,“死而复生,四时是也”是指一年四季之变化。所以注者说:“死而复生,言四时更迭,去而复来。”73这都是基本的阴阳互变。军事上的“奇正相生”和日月的变化在哲学上完全是一个道理。
    《汉书·艺文志》所记“凡兵书五十三家”中有“阴阳十六家”。“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5]1386颜师古的注说:“五胜,五行相胜也。”《汉书》所载《太壹兵法》《辟兵威胜方》等16家兵书今已不见,我们无法了解兵阴阳家的具体内容。但从《汉书》的只字片言中仍可了解一点大体的内容,那就是借助客观世界的阴阳变化并施以阴阳之计以战胜敌人。所谓“顺时而发”、“顺势而发”、“推刑德”、“因五胜”、“假鬼神”都是一些比较具体的方法。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假鬼神”而成功的。
     《史记·陈涉世家》载:陈胜欲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之名发动起义。“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目指陈胜。”(《史记·陈涉世家》)[6]1950陈胜、吴广因当时的社会迷信风俗,“假鬼神”传播“陈胜王”,助农民起义成亡秦之大功,既是“阴谋”也是“奇计”。
    举凡战争,皆有军事秘密。“秘密”就是“阴”,是暗的一面,是绝对不能让敌人知道的事情。因为敌人不知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敌人没有准备,所以使敌人感到“奇怪”。其实,如果敌人知道了我方暗中的行动,那就没有出奇制胜了。胡宗南向陕北我党中央机关发动进攻,毛主席说:“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他走他的,我走我的。”粉碎了胡宗南的进攻。胡宗南之所以失败,毛主席之所以那样镇定,是因为熊向晖早把胡宗南的作战计划报告了党中央。如果没有如此“奇计”,恐怕胡宗南不会败的那样惨。
    所谓“奇”一定是暗的,阴的,因此我方的“奇兵”一定要绝对保守好秘密,不然就会有胡宗南那样的失败。对敌人,一定要千方百计提防他阴暗的一面,秘密的一面,防止被其“奇袭”。
    三、“奇正相生”是《周易》阴阳变化在军事上的主动应用
    人们常说的阴阳变化,多是自然界的变化,如“太阳不能老晌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即使社会的变化,“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君子之泽,四世而斩”等都是客观的变化,不是人的自觉行为的结果。而军事上的“奇正相生”则完全是军事家人为的结果。
在战场上,把兵力一分为二,大部分正面迎敌,小部分暗中用事以取胜。这种兵分奇正就是兵分阴阳,暗中的那部分秘密行动的兵力就是奇兵。奇兵一但对敌发起攻击自然是奇变为正,但正兵也可以转化为奇,“奇正相生”是根据战场情况预计好了的。
    孙武不但在其《孙子兵法》中深刻论述了“奇正相生”的用兵方法,而且在伐楚之战中运用奇正相生之计令楚军高深莫测,不知道吴军真正的进攻目标,使吴军轻松的战胜了楚军。《吴太伯世家》说:“楚使子常囊瓦伐吴,迎而击之,大败楚军於豫章,取楚之居巢而还。”[6]1466居巢,春秋巢国地。秦为居巢县。汉属庐江郡,范增即居巢人。巢又为鄛。其故城在今安徽巢湖市。
    吴王阖庐七年(前508)年冬天,桐、舒鸠叛楚后,吴国联合桐和舒鸠,引诱楚国出兵,从而以逸待劳打败楚军,并就势夺取了楚国的居巢。
    吴国在战略上使用孙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军事思想,诱楚出兵,把一场主动的进攻转化为抵御侵伐。从谋桐叛楚到豫章之战,再到夺取居巢,是孙武的一套连环计。《左传》用极其精简的文字记载了这场复杂的战事。
    桐叛楚,吴子使舒鸠氏诱楚人,曰:“以师临我,我伐桐,为使我之无忌。”秋,楚囊瓦伐吴师于豫章。吴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冬十月,吴军师于豫章,败之。遂围巢,克之,获楚公子繁。
                                    《左传·定公二年》[3]1611
    这段话的意思是:吴国通过“谋攻”,使从属于楚国的桐国和舒鸠国归顺了吴国。为了保护这两个地方,吴国要引诱楚国出兵,以便击败楚军,夺取离此地不太远的居巢。于是就让桐国先公开叛楚,让已暗中叛楚的舒鸠氏装作忠于楚的样子去请求出兵伐桐,同时要求楚出兵作为舒鸠人的后盾。舒鸠人伐桐后,吴国出兵援助桐国。(这都是做戏给楚国看的)秋天,楚将囊瓦率军向舒鸠进发,发现有吴军船只在豫章,认为吴军主力在豫章,就急速赶往豫章。实际上,吴军分为两军,开往豫章的是正兵,潜师于居巢的是奇兵。开往豫章的吴军又一分为二,少数带船到豫章,用“示之”之计,故意把船只显现,引诱楚军到豫章。这是“正兵”中之“正兵”。开往豫章的大部分吴军则选择从豫章到居巢的必经之路埋伏,这是“正兵”中之“奇兵”,是“正生奇”。楚军奔豫章的同时,吴军“正兵”中的“正兵”撤退,也撤到了要道埋伏,这样这支正兵就转化为奇兵。楚军到豫章后,只看到部分吴军船只,并不见吴军踪影。正在迷惑之际,侦探报告,吴军大兵围困了居巢。这是奇变为正。这时囊瓦发觉上当,便赶紧催军救居巢,没走多远,被吴军伏兵袭击,楚军大败,这又是奇生为正。大败楚军的吴军接着又与袭击居巢的吴军合围,攻克居巢后俘虏了镇守的楚国大夫公子繁,取居巢而还。孙子就是这样“奇正相生”,从容打败楚军的。
 
    兵分奇正,这话好说,真正到了实际战争时,怎样分奇正却大有学问。田单被燕国大军困在即墨城,孤军无援,怎样分奇正?
    兵分奇正要因应阴阳之大势
    兵分奇正首先要因应当时的天下大势和具体的战场形势。燕军攻打齐国后,几乎占领了齐国全境,齐国七十余城,仅剩即墨和莒,齐国亡在旦夕。天下大势是燕强齐弱,具体到即墨,是孤城被围困,无论在谁看来,即墨随时都有被攻破的危险,不过是早晚而已。为了守住城池,即使全力以赴也怕难保,那里还能兵分奇正?
    精通孙子兵法的田单偏偏要兵分奇正。他因应战势,以正兵示弱、示降;以奇兵备战、决战。即墨之兵相对于几乎占领了齐国的燕军来讲应该说是“弱”的。田单借此进一步示弱:“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6]2455田单把即墨军一分为二:“令甲卒皆伏”,甲卒是强壮的、有战斗力的士卒,这些人“皆伏”就是密藏于城中,做战斗准备,这就是田单的“奇兵”。另一部分是“老弱女子”是老兵残将和妇女,让这些人“乘城”,在城墙上出没巡逻,燕军看到的就是这些“老弱女子”。又“遣使约降”,让燕军感到即墨城已是囊中之物,只等受降进城就是了。为了让燕军相信即墨真的会投降,“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6]2455田单让即墨富豪去贿赂燕将,做的很合乎实际,合乎人情,燕将不疑,所以“燕军由此益懈”。燕军就等着接受即墨投降了。这就是田单的“正军”,是正面的东西,是明的,是燕军所了解到的即墨城的情况。
    我们再来看田单的奇兵。“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6]2455
    奇正要相互配合。
    从田单复齐来看,其在即墨的兵分奇正,主要是以正配合奇,以老弱巡城,暗中表示投降,但实际又不降,使燕军认为即墨城投降是一定的,围困时间越长对齐军越不利(那个时代一般是这样),这样就为五千奇兵赢得了凿城的时间和装备火牛的准备。
    奇正相生要把握好时机
    田单的火牛阵选在了夜间。这对今人来说夜战算不得奇,但在战国时期是很少的。更重要的是“夜”与“火牛”的结合,才更显其神奇,才充分发挥了时间之奇的作用,如果把这一套换在中午,那就完全不是这样了。把握好奇正转化的时间点很重要。
    在战场上“奇正相生”是战争指挥者依据战场实际分兵击敌的方法。“奇正”之相互变化是根据具体战情而变化的,不过事前早有推演。这种变化象客观世界的阴阳变化那样自然,那样顺乎情理,难于让敌人察觉其中的奥妙,这就是《孙子兵法》的高深之所在。《孙子兵法》是以《易经》为哲学基础的,只有通阴阳变化之道,才能更娴熟的运用孙子兵法。
 
    参考文献
[1]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79.
[2]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左丘明.左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吴九龙.孙子校释[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
[5]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热点导读
· 传世版的孙子兵法与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不同
· 孙子兵法奇正观之“奇”思妙想
· 浅论《孙子兵法》作战原则对武警部队遂行任
· 从孙子兵法探讨竞争策略
· 简论军事理论家孙子学说的思想价值
· 我是老板我做主——对《计篇》中一句话的理
· 略论《孙子兵法.计篇》与《道德经》的内在
· 对《孙子兵法》汉简“[□□□□]□率师
 相关信息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
· 简论《易传》与孙子兵法的关系
· 以“师卦”为例试论《易经》与《孙子兵法》
· 《易经》中的兵学思想
· 《易经》对《孙子兵法》的深刻影响
· 易经、兵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 《周易》师卦的智慧及其对《孙子兵法》的影
· 知机应变,能以众正──以易演兵的理论与实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