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谈剑论道 > 正文
《周易》师卦的智慧及其对《孙子兵法》的影响
2018-9-21 来源: 作者:李 步 庄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书中有大量的战争记录,含有卓越的军事思想。师卦专讲军事,有深刻的军事理论,是中国古兵法论的精华和典范。几千年来,师卦影响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兵法著作。它告诉世人,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战事,如何带领仁义之师取得战争的胜利,如何撤退暂守免遭咎害。本文试就师卦的“众”“正”“丈人吉”“左次”等规律和原则及其对《孙子兵法》的影响探讨如下。
一、师卦的军事智慧
   师卦是先民总结的用兵规律和原则,可以称为古代兵法的纲领。战争是兵众参与的活动,和众人的利益关系密切。兵众参与的正义性的战争最终一定会胜利,君主因此可以为王。君主选贤任能,选任德才兼备的丈人统率部队必吉而无咎。暂时撤退,以逸待劳攻打敌人,也符合战略要求。
(一)众
   《师彖》曰:师,众也。师有多重含义,在此是众多的意思,即部属众多。师卦是兴师动众之卦。在乾坤相互作用下,事物的发展没有穷尽,师卦作为事物发展中的一环,处在讼卦之后,讼无曲直结果产生军争,战争成了解决冲突的最后手段。兵众于是成了师卦的特点。
   《彖》曰:“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能够使得众多部属都坚守正道,就可以作君王了。兵众人数多,目标正确,意志坚定,步调一致,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战争胜利了,就能固国安邦,成王称雄。兵众都在底层,为王者和将帅必须眼睛向下,心里装着兵众,才能激发兵众潜能,为王者效力,使江山永固。
    《彖》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比喻君子要有大地蓄水一样的广阔的胸怀。民为地,兵为水,寓兵于农,兵源于民众之中。水不外流于地,兵不外取于民,养民得众势在必然。地中有水的比喻把地与水、民与众、邦与兵的关系,说得恰如其份。君主的使命是安邦利民,只有容民蓄众才能动员民众参与保卫邦国的战争。
    《彖》曰: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何咎矣。一场正义之战,有民众服从参与,有将帅正确指挥,最终达到了以暴制暴,安邦利民的目的,哪有什么咎害。毒字在此用如动词攻伐,像治病以毒攻毒一样,不得已才动用。毒在这里不做毒害解。
   师卦突出兵众问题,在于提醒世人,要把众人放在首位。“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安邦有制,兵众为要。战争涉及众多人的生死大事,即使是正义之战,也要慎重对待。
(二)贞
    《彖》曰:贞,正也。贞,即正 、正确、正义。师是兵众,兵众的行动就是正确的正义的战争。
战争的正义性是由什么决定的?《象》曰“承天宠”。九二变,师之坤,大势定会顺利。为将,受命统军,受信于君王,承受天子的宠爱。九二正应六五,上下不疑,承天顺民,必成大业。承天顺民符合天意民心,就是正确的,正义的,承天顺民的战争就是正义之战。天意反映民心,民心向背决定战争的性质。
   战争都是由于利益冲突产生的。利益有私欲和公利的区别。为私欲进行的战争,只能祸国殃民,民众群起反对,只能败北。为公利进行的战争,因为保国安民,民众纷纷参与,最后必然得以全胜。保国安民的战争,“民从之”,哪有不胜的道理。
   “安而不忘危”。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崇尚正义,不侵略别的国家。历来重视国土安全,把它视为立国之基。可以百年无战事,不可一日没战备。为了承天顺民,必须为正义而战。
(三)丈人吉
   师卦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择将要得当。将帅处在第一线,是推动众正事业的重要力量。不能调动他们的主动创造性,不能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行使军权的能力,多么好的决策也会落空,多么正义的事业也会输掉。
   卦辞曰:丈人吉,无咎。出师获胜的关键,在于选用贤明的丈人。选用贤明的丈人,才能得胜获吉而无咎。
   彖曰: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九二指将帅,阳刚居下卦之中,不偏不倚,上应九五之君。二与五相应,将帅受到君王的信任,上下同心同德,目标一致。师卦下体是坎,坎水为险,上体是坤,坤地为顺,实施为难之事但合于正理,战事从而顺利,必获吉祥。
   丈人吉而无咎是由他的品质和能力决定的。战争实践告诉世人,优秀的将帅都具备:顺应君王正确决策的仁德,锐意进取的精神,随机应变的机智,临危不惧的自若。有了这样的品质和能力,就能在战场把握方向,谋划大局,制定决策,无往而不胜。
   将帅还要怀万邦,具有平定天下八方,为邦国民众效命的胸怀和志向。善待周边邦国,与邻为善,决不伤害邦国利益。这样才能得到友邦的善待。君主要委任刚正长者统率兵众,如委任无德的小人弟子,必将载运尸体大败而归。任人以正,胜而获吉;任用小人弟子,舆尸而归。以此申明应守正防凶,任人须正之理。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船重千钧,掌舵一人。统率部队,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维护核心,令行禁止,是国家前途命运所系,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兵众生命安全所握。检验军队领导核心贞正的标志在于承天宠,顺民意,怀万邦。
(四)左次
    师卦六四爻辞曰:师左次,无咎。部队暂退或隐蔽,待机而动,是一种战术表现,也是一种战略思想。六四居师卦上卦开始,力微势弱,与下水险阻无应,但柔顺得正,当退则退,待时再进,不失为一种保存实力的选择。一旦时机成熟,以逸待劳,转守为攻,扭转战局。在战争的实际进程中,不存在一味地冒进和永久地撤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能攻能守,进退自如,退而等待下一步的进取,才是兵家常道。因此,《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师卦唯恐世人以为左次是怯战,是不战而退的亡命之法,特意指出这是慎战的一种表现。
   我们从战事的具体进程中发现,在左次之前的爻三阶段,由于指挥不当,擅权而进,载尸逃回,已成败局。打了败仗,就要退回,休整队伍,暂离险境,重整旗鼓,准备再战。待一切准备就绪,就有了爻五的现象,就像在大地上张开大网,捕获了进入了我之包围圈的禽兽一样,包围了敌人,获得无咎的结果。左次思想告诉我们,在总体战略思想指导下,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不可一味的蛮进或怯退。
二、《孙子兵法》对《师》卦的继承与弘扬
   《孙子兵法》受《师》卦的影响是深刻的多方向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把“承天观”发展为“总体战略观”
      师卦讲统率兵众秉持不偏获得战争的胜利,那是因为承受“天子”的宠爱的结果。孙子继承了这一思想,把它发展成为指导规划国家总体安全与发展的方略。抛开单纯的战术谋划,把战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法制、自然等的研究,统统纳入国家总体战略研究之中,具有非常开阔的视野。
   《孙子兵法》开篇就有振聋发聩的议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强调了军事斗争和军事研究,是国家的大事,它关乎百姓死活的处所,关乎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深入考察研究。
    君臣在庙堂上的军事战略筹划即庙算。庙算的内容是“五事”“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道强调军事战略的政治基础。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能令其民众对君主的政策或行动表示同意,听君之命,为之效力,至死不渝,这就是有道。
   《周易》以五行思想和辩论思维方法,为孙子兵法思想提供了理论武装。一阴一阳的矛盾对立、互相转化的自然规律就是孙子兵法强调的必须遵守的天道。阴阳转化而生生不绝的变易,象天法地的人生,爱护民众使之安居乐业的善举,说到底,就是上天的意志,即根本大道。人们难以认识无形的大道,但民众的行动和随之的胜利是人们有目共睹的。
   在总体战略观的观照下,把敌我双方在政治、自然、将帅、士卒、编制等的优劣逐一了解侦察,分析总结,理性审视战争,就能得出战争胜负的庙算结果。
(二)把“吉无咎”升华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
   师卦讲用兵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于正义,能使众多部属坚守正道,就能打胜仗。孙子强调“民与上同意”,只要君主与民众的意愿一致,保护民众利益的战争,即合于道的战争,就能胜利。孙子进而提出战争获胜的理想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从而升华了师卦的战胜说。
   孙子认为,攻击敌方以谋攻为贵,而不在兵攻。使用谋攻手段,用老成持重的态度,有战胜的实力备而不用,用正义的威慑之力压倒对方,不战不杀而使对方甘心服从。
   孙子主张: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因此,百战百胜,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春秋时期,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而称霸天下。孙子以齐桓公的历史事实为依据,提炼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英明论断。
   这样,只有这样,才可以“兵不顿而利可全”,实现“善之善者”的最佳选择。孙子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他对用兵最高境界孜孜以求的结果,也是他崇高人格和善良人性的生动写照。
   孙子是位现实主义者,并没有沉溺于理想之中。他以现实的态度对待现实的战争,把自己的智慧和注意力投入到如何有效地以军事手段打击敌人迫使其投降,而不走齐襄公愚蠢的自欺欺人的道路。  
(三)把“丈人吉”跃升为重视将帅五大素质强调文武兼备的治军理念
    师卦强调,出师胜负的关键,在于择将得当与否,选用贤明的“丈人”才能获吉。孙子发展了这一理念,把将帅素质与道、天、地、法一起列为同样重要的“五事”之一,把“智、信、仁、勇、严”定为将帅所必备的五大素质。
    1、智。智,即智谋、智慧、智力,是将帅必备素质之首。战争比的是国力和军力的实力,也是智的较量。一场战争的走势和结局,很多时候是由智的因素决定的。古今中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都说明,将帅的智谋、智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孙子兵法·九变篇》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将帅考虑战事,都兼顾利害关系,从而制定最合理的决策,赢得最终的胜利。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启示后人:一、在战争决策之前,必须了解影响战争的各种因素,没了解前,不轻言决策出兵;二、对敌我各方的信息要全面、详细、深刻的了解,做到有备而战;三、“致人而不致于人”“因敌致胜”,打赢战争。
   2、信。将帅应具备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信。信,就是赏罚有信,诚实不欺。部属做出成绩,不因当事人不和自己来往,或犯过错误,或自己不欣赏的人而不赏;部属犯了错误,不因当事人是自己的亲信而不罚。
    一个将领只有做到了诚信,手下士兵才信任你,服从你的指挥,跟你出生入死,全身心投入战斗,保持部队的战斗力,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信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儒家兵家法家都同样重信。
   3、仁。将帅应具备的第三个要素是仁。仁,就是关爱部下,思想上关怀,生活上关心,用爱心处理和士兵的关系。
    将帅对士兵的关爱,对于士兵来说,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尊重。士兵对将帅的回报,在战场上就是奋勇杀敌,赴汤蹈火,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
     爱兵的重点,一是爱护士兵,对士兵宽厚仁慈。“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使得士兵心甘情愿地“与之赴深溪”“与之俱死”。二是既要爱抚士兵,又要令行禁止。不能为了施恩而不约束士兵,使其成“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地形篇》)的骄兵悍卒。三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爱抚之前凭刑罚立威;切忌施暴之后又害怕部下;切忌亲附后,违律也不依法论处。这三点做到了,其结果就是“与众相得”。
   4、勇。将帅应具备的第四个要素是勇,就是勇敢,有胆量,敢于承担战争的最大风险。
  将领以智为本,以勇辅之。将领有勇,则危难临头而不挫其气,大任面前而不避其艰。
  军人的勇敢分层次。士兵和中下层军官的勇敢,更多的表现是不怕死。而对于高级将领而言,则是敢于承担决策后果的责任,即获得全胜或者全军覆灭的责任。这是将帅的大勇。
   5、严。将帅应具备的第五个要素是严,即军纪严明。
  军纪严明是由军队这个特殊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军队的基本特征。战争异常残酷,将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才换来战争的胜利。如果没有严格的军纪,没有统一的指挥,打起仗来,必然失败,甚至亡国灭种。
  所以,军队必须有严格的军纪。将帅们总和军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要管好部队,是最重要的,这就是管理严格,执法严格。
    孙子认为,智能机智变通,信能不惑刑赏,仁能爱人悯物,勇能决胜千里,严能威慑三军。专用智则邪恶,偏施仁则懦弱,死守信则愚蠢,力过勇则残暴,令过严则残酷。须五者兼备,各得其所,各备其用,各适其度,方为将帅。
(四)把“左次”提高到战略思想的高度
     师卦六四说:作战不利时可暂时撤退,等待下一步进取,不失为通常之法。到了孙子时代,则把兵法的常道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得出“兵者,诡道也”的结论。
   对于“左次”,孙子进行三个理论探索,一是可收到必殊死战的效果,“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九地篇》);二是以逸待劳,然后取胜,“避其锐气”“半济而击之”(《军争篇》);三是灵活用兵,应形于无穷,“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虚实篇》)。
   诡道十二法之一是“强而避之”,此法认为如彼强,则我当避其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他举例说:“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越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用兵虽然以仁义为本,但其取胜必在诡诈。诡道十二法的要义就在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戒备松弛、麻痹大意的敌人,是最好打击的敌人,而这样的敌人是完全可以能动地制造出来的,方法就是诡道十二法。
   春秋时期以前的战争申明“军礼”,依“军礼”而战。诸如“会天子正刑”“正复厥职”“交兵致刃,徒不趋,车不驰”“入罪人之国”“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诡道十二法则是对这些“军礼”“军规”的扬弃和变革,是孙子的革新与创造。这种高招奇术,只有足智多谋的将领才能机动灵活运用而取得克敌制胜的辉煌战果。
三、由多被用于占筮过渡到进行理性思考
     包括师卦在内的《周易》,最早多被用于占筮,至《孙子兵法》形成时期,则过渡到对自然和社会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战略思维。
     先举一个例子。公元前597年,晋、楚发生泌水之战,晋偏将先谷,不听三军统帅荀林父之命,偏师独出而战,几乎全军覆灭。偏师独进的先谷出兵迎楚庄王之兵时,晋军师知庄子曾以师卦论之。《左传·宣公》记载:“知庄子曰:此师殆矣。《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出师以律,否臧凶。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谓之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之谓也。果遇,必败,彘子尸之。虽免而归,必有大咎。”知庄子以师卦初爻变,师之临,预言先谷偏师渡河独出必败的结局。
     知庄子论证晋师偏师渡河必败的根据主要有五个,一是卦占“否臧凶”;二是“众散为弱”,军心涣散,兵力分散;三是“川壅为泽”,行军受困;四是“否臧且律竭”,丧先军纪,必有危险;五是“有帅而不从”,不听统帅指挥,违背监临原则。因此,出兵必败。五条中,第一条出自占筮,其他四条,都是出于理性思考和战略思维,分别分析军心向背与否、出兵路线顺利与否、军纪执行与否、将帅指挥权最终贯彻执行与否。
   《周易》的确可以用于占筮,甚至可以说它最早的用项就是占筮。但占筮不是《周易》的本质方面。伏羲始创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其根本目的都是以此治天下。孔子看重《周易》也是为了以道治天下。因此,《周易》才能立为群经之首,万法之源。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学《易》却不重视占筮,表明他们不愿舍本逐末。知庄子分析总结战败原因,都远远超越了占筮的范畴,达到了指导战争全局的战略高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孙子兵法》最迟在春秋时期战争实践中理论指导已具有普遍意义。《周易》由多被用于占筮到以之进行理性思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周易》指出:一阴一阳的矛盾变化叫做道,阴阳转化而生生不绝的叫作变易,阴阳矛盾变化不可测定叫作神妙。师卦遵从《周易》大道,讲阴阳之道,讲生生不息,讲阴阳不测,讲辩证思维,为《孙子兵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当代量子力学中有一条“测不准定理”,李政道先生说,这是由于宇宙间万物时刻都在矛盾对立中变动的缘故。把“测不准定律”与“阴阳不测之谓神”的内涵相对照,可以知道《周易》的朴素辩证的观念。而量子力学理论的产生却在《周易》之后两千年。
   总而言之,师卦的兵学智慧,深刻地影响了《孙子兵法》的思想,从中可以看出《孙子兵法》对师卦的传承与发展。
    主要参政文献
(一)周易古经今注  高亨撰,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年。
(二)周易译注  黄寿祺 张善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三)周易  马恒君注释,华夏出版社,2017年。
(四)孙子兵法  陈曦译注,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年。
(五)马骏说孙子兵法  马骏著,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热点导读
· 传世版的孙子兵法与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不同
· 孙子兵法奇正观之“奇”思妙想
· 浅论《孙子兵法》作战原则对武警部队遂行任
· 从孙子兵法探讨竞争策略
· 简论军事理论家孙子学说的思想价值
· 我是老板我做主——对《计篇》中一句话的理
· 略论《孙子兵法.计篇》与《道德经》的内在
· 对《孙子兵法》汉简“[□□□□]□率师
 相关信息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
· 简论《易传》与孙子兵法的关系
· 以“师卦”为例试论《易经》与《孙子兵法》
· 《易经》中的兵学思想
· 《易经》对《孙子兵法》的深刻影响
· 易经、兵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 《周易》师卦的智慧及其对《孙子兵法》的影
· 知机应变,能以众正──以易演兵的理论与实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