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学者论兵 > 正文
《孙子兵法》与人生感悟
2014-3-20 来源: 作者:黄朴民


    《孙子兵法》所总结和揭示的一般军事规律,对于当代军事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永远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而其辩证能动的思维方式,求实进取的文化精神,也业已顺理成章地渗透到军事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在企业管理、商业经营、外交角逐、体育竞争等活动中获得极为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更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与行为模式提供着用之不竭的文化启迪。因为实事求是、关照全局、高明预测、掌握情况、把握机遇、权衡利弊、辩证分析、主动积极、扬长避短、避实击虚、灵活应变等等,始终是人们在从事各项事业时,所必须遵循的认识路线和指导原则。
    从这个意义上讲,《孙子兵法》已经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而成为整个人类社会一大笔取之不尽、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全局意识
    古人认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因为“一域”不能代替全局,“一域”之得更不能弥补全局之失。换言之,全局决定着一域的存亡,所以任何事业成功的关键正在于能否认识全局、驾驭全局。而谋全局需要的是高屋建瓴、宏观控制的大见识、大魄力,处处高人一筹,时时占得先机。
《孙子兵法》的精髓,就是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把握克敌制胜的奥妙,驾驭治军用兵的方法。无论是政治与军事主从关系的分析、经济与战争依赖性质的阐述,抑或是敌我战略优劣态势的判断,作战指导原则各个层面的协调,它都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互补性的特征,如战略预测上的“五事七计”,治军手段上的“令文齐武”,作战方法上的“奇正相生”,战争观念上的“仁诡相济”等等,无一不是以系统综合的视野切入,由全局呼应的途径造就。处处体现出纲举目张、举重若轻的大局意识和见微知著、占隐察机的预见能力。
    这种全局意识,对于我们今天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启迪。就任何一个追求事业成功的人士而言,大局观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真正明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深刻理解红花还须绿叶扶的要义。很显然,立足全局,明了大势,关照整体,和谐协调,是推进事业并牢牢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也是强本固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重点意识
    关照全面,不等于事无巨细平均使用力量,恰恰相反,抓住重点,强调主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最精糕的情况,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芝麻西瓜满地捡”,“样样都懂,样样稀松”。大路货,万金油,加个不多,缺个不少。
    《孙子兵法》不愧为“兵学圣典”,对这层道理有十分深刻的阐释,在它看来,即使有极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讲主次,四面开花,全面受敌,而处于极大的被压迫,所谓“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正确的方法是,在充分关照全面、有效照顾整体的同时,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源,突出重点,高明选择战略主攻与突破方向,集中优势兵力,中心突破,以点带面,创造最经济、最优先的效益,达成自己预定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孙子兵法》全书既坚持全面论,更强调重点论。其所有命题,均以两点之中抓重点的方式来表述,如攻守一体,以攻为重点;奇正相生,以奇为优先;主客相对,以客为侧重;常变并行,以变为主体。“全胜”“战胜”不可或缺,而以“战胜”为重中之重;“避实”“击虚”相辅相成,而以“击虚”为根本选择。
    《孙子兵法》这种思维模式,是符合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的,在哲学上,同一个事物内部往往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决定和制约着矛盾的次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把两点论与重点论简单地对立起来,不能让关照全局与强调中心机械地割裂开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形势,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面对纷至沓来的矛盾,面对形形色色的压力,切不可不择主次平均使用力量去应对,见招拆招,而必须沉着镇静,以静制动,突出中心工作,解决关键问题,循序渐进,化整为零,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创新意识
    任何事物活力渊源于锐意开拓,不断创新。《孙子兵法》从本质上说是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成就。换言之,“创新”精神融入了《孙子兵法》的整个过程,是《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超越其前代兵学理论,独领风骚的根本标志。
    《孙子兵法》的创新包括观念的创新、战法的创新、思维的创新等多个层次、多个方面。具体而言,就是对“古代王者司马法”的创新与超越。
    《孙子兵法》则完全不同,它排斥了“以礼为固,以仁为胜”的旧“军礼”传统,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时代要求、迎合新的战争形势的兵学理论,用“兵以诈立”、“兵者诡道”、“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取代“鸣鼓而战,不相诈”;用“掠乡分众”、“堕其城,毁其国”取代“不杀黄口,不擒二毛”。通过这些全方位的创新,使其兵学理论成为与时俱进、满足现实的战争指导原则,实现了中国古典兵学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飞跃。
    《孙子兵法》的创新意识,对我们今天从事各项事业也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是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是人生进取中的致命弱点。朱熹诗云“问渠安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提升境界,实现升华,关键在于绝不安于现状,能够以“知昨非而今是”的健康心态,对旧的传统、旧的模式进行挑战,不落窠臼,打破常规,勇于开拓,锐于创新,做到百折不挠,一往无前。这也就是《易经·系辞》上所说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
    当然,创新不是不着边际的胡来瞎搞,不是割裂传统的标新立异,那样,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反而会未获其利而先蒙其害。真正的创新,是继承与汲取传统基础上的开拓,是尊重与借鉴前人前提下的进取。这方面,《孙子兵法》同样为我们提供了明亮的镜子,它固然汲于创建崭新的兵学理论,但同时也充分吸取了以往兵学的合理成分,保留了“穷寇勿迫”“合师聚众”等有价值的兵学原则,从而在新与旧、常与变的结合上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
    四、机遇意识
    机遇指的就是时机,而所谓“时机”,在战略的层面上就是对我方行动的最有利态势,是关系战局胜负趋势的基本条件,用一句俗语作比喻,便是“时来天地共努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故《将苑·应机》云:“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
    《孙子兵法》的高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它对创造和把握机遇的重视。它主张在强大的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将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和运用有利的作战态势,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去夺取战争的胜利。即通过“造势”、“任势”、“示形动敌”等手段,寻得最大的机遇,争取最好的条件。所谓“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而一旦捕捉到机遇,则要毫不犹豫地把握住,使之转化为胜利的现实:“始如处女,敌人开阖;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今天人们要在人生竞争大舞台上牢牢占据主动地位,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同样离不开创造和把握机遇。利益的蛋糕就这么大,而竞争者又这么多,你要想染指其中,分得一杯羹,有无强烈的机遇意识是重要的先决条件。不能不切实际地幻想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与其抱怨命运,不如参与游戏,所谓“临渊羡鱼,不若退而结网”,该出手时就该出手,要知道人生的拐弯点也就这么寥寥几个,战机稍纵即逝,一旦失之交臂,再也无法追回。
    当然,机遇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候太投入去争呀拼啊,反而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所以也要有随缘豁达的心态,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夫唯不争,故无尤”。应懂得一个简单的真理:机遇错失,这说明事实上它并不是真正的机遇,作如是观,则释然矣。
    五、主动意识
    众所周知,主动权乃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在战场上,谁失去行动自由,谁就面临失败的危险,可见,主动权即军队命脉之所系。
    孙子对这层道理早有深刻的领会,并用简洁深刻的一句话,概括揭示了牢牢掌握主动权的不朽命题:“致人而不致于人”,即善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我们认为这一原则是孙子制胜之道的灵魂。无怪乎《李卫公问对》要这么说古代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
    为了达到掌握主动权的目的,孙子全方位、多角度阐述了相关的要领:第一,示形于敌,迷惑和欺骗敌人,使其暴露弱点,然后给予凌厉的打击。第二,“以十击一”,即集中优势兵力,果断有效地打击敌人。第三,“攻其所必救”,即正确选择作战的主攻方向。第四,“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即高明把握实施攻击的有利时机。第五,“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察知战场地理,了解战场天候。并采取“策”、“作”、“形”、“角”等手段,全面掌握敌情。第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变化而取胜。
    社会是复杂的,生活是残酷的,人性是有弱点的,竞争是充满陷阱的,田园牧歌、温情脉脉,只存在于想象之中,要避免出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凉境况,就应该把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国际歌》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对芸芸众生而言,最好的选择就是:求人不如求己。而要掌控自己的命运,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具备主动意识,即像孙子所说的那样“先处战地而待敌”,“致人而不致于人”。一方面尽可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增加自己的竞争资本,把自己的这块“蛋糕”做大,取得话语权;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则应该审时度势,张弛有道,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参与人生的竞争,以相对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实现利益的最大边际化,四两拨千斤,予取予求,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真正达到“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的理想境界。
    六、优势意识
    所谓优势意识,也就是实力意识在军事斗争中,奇谋妙计固然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从根本上讲,强大的军事实力才是真正决定战争胜败天平上的砝码。因为不仅“伐兵”、“攻城”离不开一定的军事实力的巧妙运用,就是“伐谋”、“伐交”也必须要以雄厚的军事实力为后盾。综观古今中外的战争历史,无一不是力量强大的一方战胜力量弱小的一方,即使本来是弱小的一方,要最后战胜力量强大的一方,也是由于通过各种途径,逐渐完成优劣强弱态势的转换,使自己的力量最后从总体上超过了最初力量强大的一方而实现的,这是战争活动的客观规律。
    孙子对这一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军事实力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军事实力运用的原则和实力建设的方法、途径诸问题。具体地说,“先为不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是实力政策;“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即“强攻弱守”是对实力的战略运用;“修道而保法”是发展军事实力的基本原则;而“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胜于易胜”则是实现实力政策所要达到的上乘境界。孙子认为,战争指导者必须依据敌我双方物质条件的优劣,军事实力的强弱,灵活采取攻守两种不同形式,“以镒称铢”,“决积水于千仞之谿”,以达到在战争中保全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孙子兵法》注重实力,强调优势的强烈意识,很显然完全可以作为我们今天从事社会竞争、参与人生角逐的有益借鉴。个人要出人头地,企业要笑傲江湖,国家要和平崛起,最大的自觉就在于拥有强烈的优势意识,强化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建设,做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避免“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当然,在形成与强化优势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陷入树大招风的困境,必须“形人而我无形”,“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巧妙掩饰自己的战略企图,韬光养晦,知雄守雌。同时,任何优势都是相对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这时就应该善于“避实以击虚”,扬长而避短,以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软肋,而尽量保护好自己的软助,不要洞开大门,让对手有机可乘。从而使得自己固有的优势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发挥,成为竞争中真正的强者,一直笑到最后!
    七、偏锋意识
    另类思维,剑走偏锋,往往能起到特殊的效果,达成意外的收获,此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兵法》之所以能享有“百世谈兵之祖”的美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往往不按常规出牌,常常有出人意表的哲理阐发。例如,有关军队法规制度的实施,通常的做法应该是,照章办事,令行禁止。《孙子兵法》承认与强调这一规则,但它又认为,仅仅如此,还是不足以打造一支所向无敌的军队的,在特定条件下,必须剑走偏锋,另出奇招,有变通,有另类。所以,它又提倡“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意谓为了激发士卒的杀敌之心,必要时就要施行超出惯例的奖赏,法外施恩,颁布不合常规的命令,莫测高深。又如,军队驻扎与布阵,通常的处理当然是“前左水泽,右背高陵”,“前死后生”,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却要反其道而行之:“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再如,有关军队的人员优势问题,既一再提倡要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以十击一”,又不机械对待,主张精减与压缩人员,“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所以,剑走偏锋,另类思维,是《孙子兵法》思维理性的显著特征之一。
这种偏锋意识,无疑是我们今天应该借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固然是处理问题的重要原则;然而,别出心裁,出奇制胜,更常常是达到目标的有效手段。陆游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日常社会生活中,往往有“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人们跳出常规思维的窠臼,用反向思维、另类思维对待事物,处理问题,另辟蹊径,歪打正着。切忌因拘泥经验、恪守规矩而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优柔寡断,投鼠忌器,以至于错失良机,葬送前程。更不应该丧失定见,随波逐流,一窝蜂去效仿时尚,追逐潮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八、忧患意识
    《孙子兵法》的文化精神中,还有一个常为人们所忽略,但却十分重要的内涵,这就是强烈的忧患意识。
    中国古代的哲人,尤其是那些堪称思想巨人的大师,都有一种非常可贵的传统,即朝乾夕惕,忧患系心。孟子尝言:“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说“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子作为伟大的兵学家,对兵凶战危尤有切身的体会,因此,忧患意识在他的身上特别充沛,一部《孙子兵法》自始至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慎战节兵”的价值取向,洋溢着“以战止战”的文化理念。
    这种忧患意识不仅笼罩在战争观、战略论的层面,而且也反映在具体作战指导的细节,不仅在战争之前、战争之中有鲜明的体现,而且也在战争善后问题上有突出的表露,不仅在处于逆境情况下一再强调,而且也在处于顺境条件下反复重申,像“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像“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像“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等等格言,均是其厚重忧患意识的集中流露,反映了一位优秀思想家对国家安危、民众存亡乃至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也正是由于《孙子兵法》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它才超越了普通的兵书层次,而升华到了伟大哲学理论的高度。
这种忧患意识,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倍加珍视,积极弘扬的宝贵遗产。
    北宋周敦儒《爱莲说》中有两句名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实际上表述的是和《孙子兵法》一样的忧患意识,告诉的是人们在不同环境下如何做人,怎般处世的深刻含义。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所表达的是,一个人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自尊自强,从逆境中奋起,从挫折中进取。而“濯清涟而不妖”,则是喻指为人在顺境中始终保持头脑的冷静和清醒,不忘乎所以,脚踏实地继续前进。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确难能可贵,然而要做到“濯清涟而不妖”则更是大的考验。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这么一些人,当他们在名微位卑之时,往往能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最终成就一番气象。然而,当其战胜逆境,走出困厄,功成名就之后,却踌躇满志,忘乎所以,贪图安逸,追名逐利,徜徉于温柔之乡,沉湎于酒肉之林,甚至于巧取豪夺,与民为敌,彻底背叛自己的过去,堕落为不齿的人渣。
    所以,对所有人而言,忧患意识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既要善于从逆境中奋起,更要能在顺境之中善始善终,戒骄戒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才是做人处世的理想境界,也是我们今天领略《孙子兵法》精辟哲理时所应该具备的现代意识。
     (作者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学术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 赵承凤执行会长入北大讲堂 纵论齐鲁文化与
 热点导读
· 《中国古代心战》首发式在山东济南市举行
· 赵承凤执行会长入北大讲堂 纵论齐鲁文化与
· 关于第八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的工作汇报
· 甲午战争的结局及其影响
· 《孙子兵法》的“修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孙子兵法》与人生感悟
· 《孙子兵法》的文学价值
· 论曹操的军事才能
 相关信息
· 《孙子兵法》与人生感悟
· 《孙子兵法》与齐长城
· 《孙子兵法》的文学价值
· 略谈《孙子兵法》文化现象与开发
· 《孙子兵法》的“修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甲午战争的结局及其影响
· 论曹操的军事才能
· 尽展才华:诸葛亮择主刘备的主要原因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