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谈剑论道 > 正文
回首七十年前的抗日战争烽火硝烟四重奏
2015-6-10 来源: 作者:胡一平


摘  要:伟大的、世界性的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七十年了。然而,尽管战争的风云早已散去,但却不会往事如烟。因为这场战争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格外重大,至今都在警钟长鸣。因此,不论是谁,在回首这场战争的时候,都会有番独特滋味涌上心头。炮火硝烟的正面战场;烽火燎原的敌后战场;摧枯拉朽的太平洋战场和重拳出击的东北战场,加上《孙子兵法》战略思想的诠释……如同史诗四重奏般的慷慨激越,撼动人心,启迪思维,余音绕梁。
关键词: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北战场;孙子兵法
 
 
序曲
 
    历史在演奏一部宏大史诗的时候,总要选择一个切入之点。先于寂静之中升起朦朦胧胧的低潮,继而渐进渐强,不断变幻着节奏,不但伸引出表现的主题,而且越加脉络清晰。
    公元1931年9月18日的夜晚,一队鬼鬼祟祟的日本兵,乘着漆黑的夜幕,偷偷潜伏到了沈阳柳条湖畔,居心不良的炸毁了南满铁路路轨。至此,一个酝酿已久的惊天阴谋正式付诸实施。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栽赃嫁祸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此举被历史学家们称之为“九一八事变”。接着,低沉悲愤的旋律充斥了乐章。东北三省的陷落,伪满政权的建立,这些都与举国上下的义愤填膺,此起彼伏的声讨浪潮交织在了一起。
    同时,乐章的另一条旋律则似隐似现,衬托出孕育战争的时代背景。在这以前,原本带有狼性的日本经济,面临了极为严重的危机。国民生产亏损,黄金不断外流,市场严重萎缩,农业普遍告急。为了摆脱与日俱增的社会危机,转移国内的注意力,致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此时的日本快速武装起来,变成了一头目空一切、毁灭一切的战争怪兽,并且发出狂妄叫嚣,扬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此时此刻,不但中国,整个世界都受到了它的恫吓与威胁。因此,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世界范围的世纪战争。
    然而, 此时的中国却处于严重的内乱之中。如何抗战?怎样抗战?立刻成为人们期盼的希冀,时代的主旋。在剪不断、理还乱的代背景下,“西安事变”应运而生。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获得了全国民众积极响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标志性枢纽,致使第二次国共合作水到渠成。从此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而且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从此,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形成了炮火硝烟的正面战场;烽火燎原的敌后战场;以及后来摧枯拉朽的太平洋战场和重拳出击的东北战场。这些划时代的重组整合,形成了抗日战争的四轮驱动、变形金刚。面对泰山压顶的铁拳痛击,日本这头战争怪兽,也只能脱胎换骨,伏地投降了。
    回首七十年前抗日战争的时候,还可以联系到《孙子兵法》的影响和应用。因为战争的整个过程,都可以用孙武的军事战略思想加以诠释,都可以使人感受到人类社会军事谋略的智慧灵光。
    同仇敌忾的四大战场,堪称伸张正义的天罗地网,犹如整部史诗的四重奏。经过渐进渐强的发展,起伏呼应的衬托,豪放婉约的转换,多条旋律的交织,展示出了宏大的场景,凯旋出了战争的主题。
 
第一重奏
炮火硝烟的中国正面战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举国期盼的国共合作,巨大的历史作用很快显现出来。如果将抗日战争形容成一部恢弘史诗乐章的话,慷慨激越的第一重高潮就此出现了。
    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在长达五千公里的战线上,对入侵的日军殊死做战,全力阻击;敌后战场则以共产党军队为主,在幅员一百余万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开辟抗日根据地,游击杀敌。
    正是有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之分,使日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此时的两大战场,彼此需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犹如一把巨大的钢钳,将狂妄残暴的日军紧紧钳在了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从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
    《孙子兵法》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综观当时的正面战场,就可以感受到这一战略思想的应用。
    最关键的,首先是创造自己不被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只要粉碎了日寇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就等于将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日军能否被战胜,既在于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又在于敌人是否给以可乘之机。
    这就应了孙武的论述:抗日的胜利可以预见,但却不能强求。敌人无可乘之机时,自然不能被我们战胜。这就要以防守阻击为主。当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有了打击敌人的可乘之机,便迅速猛烈地组织反攻。
    正面战场上,大型会战一个接着一个,枪林弹雨,风风火火,场景无比的惨烈悲壮。淞沪会战腥风血雨,缠斗厮杀三月有余,虽然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但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决心。太原会战再推高潮,可谓达到了“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悲烈程度,成为三万日军的葬身之地。
    一场南京会战,把中国军人的艰辛顽强、日军的疯狂残暴,均展示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的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震惊世界,将日军的凶狠残暴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徐州会战引人瞩目,因为这场会战成为中国正面战场防御作战的转折之点。阵地战、运动战与游击战的密切结合,由原来的内线作战转变为外线作战。其中的台儿庄战役震撼中外,中国军队击败了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疯狂进攻,歼敌一万余人,获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大捷。
    气壮山河的武汉会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四十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近三十万人。此战不但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而且使其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彻底破产,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南昌会战堪称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组织的首次大战,也是武汉会战的延伸。到随枣会战时,中国军队收复了枣阳、随县,迫使日军后撤。这就使不可一世的日军,终于在顽强的抵御面前捉襟见肘,不得不将战略进攻变为战略防守。
    接下来的长沙会战,战果辉煌震惊中外。会战中,欧洲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接连爆发,此时的法西斯阵营达到了嚣张狂妄的顶点。也正是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势如破竹,在欧洲战场同盟国接连败北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取得了长沙会战的最终胜利,战略意义格外重大。
桂南会战是在广州失陷后,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对日军发动的立体化战略进攻,从而取得昆仑关大捷。此战成功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接下来的上高会战又一次沉重打击了日寇嚣张气焰。这些正面战场的胜利,极大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
    还有一系列大规模会战,如中条山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湘桂会战等,可谓承前启后,此起彼伏。其中不乏沉重迂回的低潮,然而每一次低潮的出现,又都衬托出了更加强劲的运动与奏鸣。
    中国远征军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不但实现了预定的战略目的,而且让英美盟国分外钦佩。自1942年3月开始进入缅甸,中国远征军转战千余公里,沿途顽强作战,屡屡重挫敌军。这种具有国际主义的远程作战,给英军、缅军以强有力的支援,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世界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
    正面战场形成以后,先后发动大规模的会展二十余次;标榜史书的重要战斗一千余次;小规模战斗五万余次,歼灭日军一百余万。由于重创了日军的狂妄气焰,粉碎了其速战速决、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使其深陷泥团疯狂挣扎而难以自拔。中国军队的损失同样十分巨大;陆军伤亡、失踪达三百二十万人;空军消耗飞机二千余架;整个中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敌后战场的遍地烽烟,国共合作的巨大优势,都主导着时代主旋,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必胜信念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为结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直至彻底打败法西斯阵营奠定了基础。
    因此,炮火硝烟的中国正面战场上,大战频繁,高潮迭起,呈现出无比壮观惨烈的历史场景,激越豪阔的战争旋律,浑然天成感人至深,节奏鲜明扣人心弦。
 
 
第二重奏 
烽火燎原的中国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开始后形成的的两大战场,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也正是两大战场的的配合交织,形成了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演绎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代主旋。
    抗战迄始,共产党人就全面科学分析了战争之特点,认为日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由于敌强我弱,在军事上单靠正面防御难以取胜。由于敌小我大,决定了日军在中国占据的地域越大,兵力就越发不足。这样,日军就只能控制主要交通干线和城市重镇,而敌后广大乡村就成为开辟敌后战场的理想区域。
    于是,到敌人后方去,发动星火燎原的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就成为决定中国命运前途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这点上,共产党军队不但与广大人民群众有密切的血肉联系,而且有着进行游击战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丰富经验。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日军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先后进行了淞沪、忻口、徐州和武汉四次大规模战略性会战,歼灭日军二十余万余人,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正面战场上的烽火连天,客观上也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共产党军队把握时代机遇,全力挺进,深入到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广大区域,将日军的后方转变为我军的前线,广泛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这种挺进敌后的实质,堪称是在敌人战略进攻阶段,针锋相对实施的反进攻。
    这样做,其实是对《孙子兵法》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经典应用。还有开辟敌后根据地,也深得《孙子兵法》精髓。如“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当年在敌后根据地中普遍实施的,不正是这种推陈出新的“修道而保法”吗?不但如此,在实际应用上,更是出神入化,其巨大收益已经远远超出了战争的范畴。
    也就是说,在正面战场接连退却、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新开辟的敌后战场则以英勇的姿态不断出击,从而牵制了大批日军,建立起了大片大片的战略根据地。此举在精神上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致使日军不得不两线作战、穷于应付。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首战平型关告捷,一举歼灭日军精锐一千余人,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猖狂气焰。接着,八路军第120师、第129师再接再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切断交通线,攻取雁门关,袭击日军机场,烧毁敌机二十四架,战果辉煌,捷报频传。
    其后,敌后战场的运动脉搏越发强劲,逐步战略展开。依托五台、吕梁、管涔、太行等群山地带的有利地势地貌,灵活机动的频繁出击。即使在冀中、冀南、冀东和山东等地的平原地区,抗日烽火也风起云涌,遍地燃烧。
    到1938年4月,由于成功开辟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使得日伪军成为人人喊打的丧家之犬。据不完全统计,自1937年9月平型关初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内,敌后战场的对日军作战就多达一千六百余次,毙伤日军六万余人,成功牵制了日军四十余万兵力。
其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配合呼应更趋紧密,战略上的两面夹击之势,显示出了巨大威力。特别是在敌后战场,游击战运用得得心应手,堪称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期间创新不断,如地雷战、地道战等,简直就是出其不意,神出鬼没。
    敌后战场的形成,构成了对日军的致命威胁,加快了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提前到来。于是,日军抽调兵力强化进攻,著名的百团大战,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展开的。这场大战毙伤俘日伪军四万余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成为抗日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的作战重心逐渐由中国战场转移到南太平洋战场。为了达到目的,日军针对敌后战场采取了极为残暴的扫荡蚕食,不惜制定三光政策,制造大量的无人区域。然而,日军的这些企图,都被敌后战场一个又一个的粉碎。
    在敌后战场艰苦激烈的反扫荡作战中,先后取得了香城固、齐会、陆房、梁山等一系列胜利。晋察冀边区军民在粉碎日军大扫荡时,不但歼敌四千余人,而且击毙了日军“名将之花”。
    由于敌后战场的长期浴血奋战,各项工作卓有成效,为大反攻准备了相当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到了1943年,实现了局部攻势向全面反攻的转化,开始了融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于一体战略攻势。此举有力支援了盟军的太平洋战场,迫使日军难以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
    难忘的1945,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划时代时期之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决定性胜利,使得日本这头战争怪兽到了苟延残喘的境地。关键时刻,苏联又对日宣战并进军中国东北。敌后战场则闻风而动,立刻组织了全面的大反攻。
    敌后战场对日伪军作战共十二万五千余次,毙伤俘日伪军一百七十余万,其中歼灭日军五十二万多人,收复国土一百余万平方公里,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所以,四重奏中的第二重奏,也就是烽火燎原的敌后战场,旋律更是起伏迂回,场景越发波澜壮阔。高音和低音是那样自如的穿插交织,演奏得格外得心应手,登峰造极。
 
第三重奏 
摧枯拉朽的美军太平洋战场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将世界抗日战争推向了新的高潮。太平洋上的激烈交锋,也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之点和分水之岭。
    战争爆发自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日本突然空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阴谋得逞后越发不可一世。这就导致了美国的对日宣战,欧亚两大战场从此连成一片。
    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38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遭到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顽强抵抗,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与此同时,日本与美国争夺亚洲及太平洋的斗争,却日趋明显激化。日本为了独霸东亚、称雄世界,狂妄发动了陷自己于死地的太平洋战争。
    此时的日本正做着大东亚共荣圈美梦。在他们看来,欧洲正在德国铁蹄下痛苦的呻吟,美国则忙于支援欧洲的抗德战争而无力东顾,正是乘机南进的绝好时机。正是出于这种变本加厉、狂躁一时的怪兽思维,才悍然偷袭了珍珠港。
    偷袭成功后,日本又乘着美国还没有缓过劲来的时候频频出击,屡屡得手。这种不宣而战的强盗行为,大大激怒了美国朝野,同仇敌忾的抗战浪潮风起云涌。正因如此,场景宏阔、悲壮激越、摧枯拉朽的美军太平洋战场正式形成。
    1942年8月7日,美军开始局部反攻,首先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双方展开了长期争夺战。经过这场艰苦的战役后,美国终于掌握了太平洋上空的制空和制海权。至此,双方开始了战略上的短暂对峙阶段。
    很快,低沉迂回就被波澜壮阔所取代,原本就不平静的太平洋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滔天巨浪。主旋律随之高潮迭起,把战争的主题推向了极致和顶峰。此时美军发起的大反攻,堪称雷霆万钧,所向披靡,超出想象,震撼人心,成为整个世界的关注焦点。
    1944年春夏其间,美军先后夺取马绍尔、加罗林和马里亚纳三处群岛,从而对日军的战略企图构成了严重威胁。期间决定日军命运的中途岛海战和后来爆发的莱特湾海战,均创造了世界海战史上的经典战例。两场大海战峰回路转的交锋过程,简直犹如天公相助一般,其结果就是日本海空军被消灭殆尽。
    中途岛因地处太平洋航道而著称,是夏威夷的西北门户和重要屏障。当年,日本海军在这里孤注一掷,投入了所能征集到的最大兵力,拥有舰船二百多艘,战机六百余架,并且巧妙使用调虎离山之计,企图凭着自己的优势一举重创美国海军主力。
    然而,尽管日军处心积虑,机关算尽,但它的计划早已为美军破译和掌握。交战之中,虽然在军力对比上日军占据优势,但却在指挥上屡屡失误,处处被动,犹如一群笨头笨脑的猛兽遭到围猎一般。反观美军,则游刃有余,善抓机遇,多次实施暴风骤雨般的打击。
    中途岛海战战果辉煌,击沉日军航空母舰四艘、重巡洋舰及重战列舰各一艘;击毁飞机三百余架,从而对日军构成了沉重打击。可以说,日军中途岛的惨败,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之点。
    面对美军战略上的步步升级,日本这头战争怪兽的确感到了穷途末路。因此,他们孤注一掷,企图集结海军主力,击退美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一举打败其海上力量。
针    对日军的末日疯狂,美军改变战略,针锋相对的加以迎击。届时,在浩瀚辽阔的太平洋海面上,代表着正义和非正义的两大集团生死搏杀。其实,这次海战的结果从一开始就可以预测。美军在实力占绝对优势,简直得心应手,风扫残云,取得了击沉日军重型军舰十三艘的辉煌战果。
    臭名昭著的日军神风攻击队,就是这次海战的恶之花。尽管他们以自杀方式驾机撞向敌舰,攻击破坏能力非同小可。然而,此时的战争已经并非在于一人、一机、一舰的牺牲与交换了,而是大集团式的大规模交战。因此,神风攻击队的所作所为,不但没有取得成功,而且为日本招致原子弹攻击埋下了伏笔。
    到1945年,美军先占吕宋岛,再进马尼拉,强攻硫黄岛,主力很快迫近了日本本土。同年5月,法西斯魁首德国无条件投降,表明欧洲战场已是硝烟散尽。到了这时,几乎谁都清楚,日本这头战争怪兽,也处于苟延残喘、指日可待的状态了。
    加上中国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全面反攻,苏联军队开辟的东北战场……留给日本这头战争怪兽的,也只有脱胎换骨、伏地投降一条路了。
综观美军开辟的太平洋战场,也可以用《孙子兵法》加以诠释。如“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扭转战局的中途岛海战,就是屡出奇兵,把握主动,直打得对手晕头转向,败北而逃。
    还有“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首先要夺取敌人最关紧要的地方,实施计划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不断加以改变。战争展开之后,更要像脱兔一样的迅速行动,给敌人以雷霆万钧的沉重打击。真正做到了“其疾如风……动如雷震。”
    回首当年的太平洋战场上,几乎都是大战联袂,浴血苦战,反复较量,可谓漫天战火,滚滚硝烟。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那些感人的时代场景,使得乐章旋律大尺度的跌托起伏,越发感人至深,激越澎湃。
 
第四重奏 
重拳出击的苏军东北战场
 
    当世界范围内的抗日战争进行到1945年时,已是胜败分明,大局已定。日本这驾嗜血的战争机器,已经面临垂死之前的回光返照,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指日可待。
    7月24日,美、中、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到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后,也参入了《波茨坦公告》的制定与实施。
    然而,蛮横惯了的日本当局,完全应了中国那句俗语,叫做不见棺材不落泪。他们收听了《波茨坦公告》的广播后,无不气急败坏,在当天举行的最高会议上,做出了坚决回绝《波茨坦公告》的决定,这就致使日本在毁灭性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日本一意孤行、悍然拒绝《波茨坦公告》的直接后果;一是招致美国投放的两颗原子弹;二是招致苏联百万雄师出兵中国东北。这样一来,日本这驾疯狂的战争机器就,就进入了彻底解体、灰飞烟灭的绝境。
    按照原来的计划,苏军决定于8月11日发动进攻,后因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而提前。到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然而,此时日本驻苏使馆的电话线路全被切断。所以,苏军开辟东北战场之际,日本国内并没有得到与之相关的任何消息。
    8月9日,苏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漫长战线上,越过了中苏、中蒙两国边境,向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发动了突然猛烈的袭击。而此时的日军关东军司令,居然还住在大连,正津津有味欣赏着日本艺妓的歌舞表演。
    直到次日清晨,各路败报纷纷传来,他们这才确信苏军已经展开了全面进攻。到了早晨六时,关东军司令部才下达了作战命令。与此同时,日军多年精心营造的防线,大都被苏军成功突破。
    经过近一周激战,占据绝对优势的苏军,在漫长的战线上以排山倒海之势迅猛推进。此时此刻,令日军更加惊慌失措、闻风丧胆的消息传来。日本政府已经向美、英、苏、中四国发出照会:宣布天皇已经签署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诏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日军作战的勇气就大打折扣起来。再者,日本关东军尽管号称精锐,但与苏军相比处于明显劣势。此时发动攻击的苏军一百七十余万,又经过了苏德之间的激烈鏖战,不但具有丰富的大兵团战斗经验,而且在武器装备上也明显优于日军。
    反观此时的关东军,充其量只有七十万部队。再者,苏军从一开始就占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先发制人的主导优势,进攻起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导致战争结局几乎没有悬念。
    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正式宣布,敲响了日本法西斯的丧钟。此时的日本关东军如丧考妣,立刻召集高层会议,最终做出了停止抵抗、交出武器的投降决定。
    纵观苏军开辟的中国东北战场,前后只进行了短短三周多的时间,但却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苏军共击毙日军八万三千余人,俘虏日军近六十万人,同时缴获了大量的作战物资。
    如果用《孙子兵法》加以诠释,是由于苏军把握了战争之大势,“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还有集中优势兵力,实施泰山压顶的重击,也就是“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重拳出击的苏军东北战场,加速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贡献。在整部抗日战争的宏大史诗里,同样属于挺拔激昂的高亢旋律,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从抗日战争胜利算起,七十年过去了,战争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去,渐行渐远。然而,往事并不如烟,尽管世界进入了经济发展、合作共处的关键时期,但太平洋上的局势并不太平。钓鱼岛事件至今没有平息,靖国神社拜鬼屡屡引发波澜,一批法西斯遗老遗少还在那里鼓噪搅闹……这就需要正义的人们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因此,在欣赏品味烽火硝烟四重奏的时候,就会感受到整部史诗乐章的腥风血雨,雄阔豪放,一种顶天立地的阳刚之气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人类的福祉,世界的和平,国家的兴亡,个人的责任,都会融汇一体感涌上心头。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热点导读
· 传世版的孙子兵法与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不同
· 孙子兵法奇正观之“奇”思妙想
· 浅论《孙子兵法》作战原则对武警部队遂行任
· 从孙子兵法探讨竞争策略
· 简论军事理论家孙子学说的思想价值
· 我是老板我做主——对《计篇》中一句话的理
· 略论《孙子兵法.计篇》与《道德经》的内在
· 对《孙子兵法》汉简“[□□□□]□率师
 相关信息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
· 简论《易传》与孙子兵法的关系
· 以“师卦”为例试论《易经》与《孙子兵法》
· 《易经》中的兵学思想
· 《易经》对《孙子兵法》的深刻影响
· 易经、兵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 《周易》师卦的智慧及其对《孙子兵法》的影
· 知机应变,能以众正──以易演兵的理论与实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