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谈剑论道 > 正文
《论持久战》闪耀着《孙子兵法》精妙智慧
2015-7-21 来源: 作者:孙治安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全民抗日战争。崇拜和熟读《孙子兵法》的日本军人,效忠天皇,以极其狂妄的野心,妄图吞并中国,占领东南亚,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上海沦陷、南京大屠杀、徐州战役失败……于是国内出现了“亡国论”的悲观情调。但在局部战场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胜利……又冲昏了部分国人的头脑,以为日本的猖狂只是暂时的,部分血性中国军人忍无可忍,宁愿与日本强盗拼个你死我活,急于来个速战对决,于是“速胜论”的情绪也颇有一定市场。与此同时,伴随“软弱妥协”、“腐败现象”等消极因素,都对全国抗战产生了不利的干扰和影响。
    1938年5月,在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对《孙子兵法》颇有研究的中共领袖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闭门谢客,用十天时间,夜以继日的赶写了一篇军事巨著《论持久战》,于5月底6月初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进行了演讲,公开发表后,在国共两党两军及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反响,对巩固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坚定全民抗战信心,指导全国抗战,发挥了巨大作用,产生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后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论持久战》对整个抗日战争规律的描述,其大致轮廓与史实出入甚微。《论持久战》成了整个抗日战争的“活剧本”,毛泽东也成了整个抗日战争事实上的“总导演”。
    《孙子兵法》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总结的战争规律,在日本,《孙子兵法》被尊称为“兵学经典、世界第一兵书”,尊称孙子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明代茅元仪在其所著的《武备志·孙子兵法决评》中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颂辞,广为流传。孙中山曾高度评价《孙子兵法》说:“就中国历史来考察两千多年前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为中国的军事哲学。”孙中山是从哲学的高度来评价《孙子兵法》的第一人。毛泽东同志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引用孙子的言论。他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至今天仍是科学的真理。”他曾给在西安的刘鼎写信说:“前买回的书,大多不合用。我要的是战略战役的书,特别要买一本《孙子兵法》。”据说,托刘鼎买《孙子兵法》正是毛泽东思考写作《论持久战》的时候。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还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他反复强调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让大家明白,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论持久战》这部科学的军事理论著作,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孙子兵法》智慧。
    一、上下同欲,全民皆兵
    孙子曰:“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孙子兵法•始计篇》)“上下同欲者胜。”(《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一贯主张“慎战、重战、善战”思想,因为战争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不但消耗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且还考验一个国家君民的精神状态。所以,君主和民众意志统一,全国全军上下目标一致,可以同生共死,不惧危险,同心协力,方能取得胜利。
    毛泽东深谙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他在《论持久战》中精辟的论述了中日战争的性质、特点,以及抗战三个阶段的过程,着重强调抗战取得胜利的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并指出:“抗战的准备阶段已经过去了。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在庐山会议上,蒋介石发表讲话指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人人都有守土抗战之责。”这是蒋介石发出全面抗战的号召。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摒弃党派之争,积极支持和响应。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必须号召全国坚决地维持一个统一政府,反对分裂,有计划地增强作战技术,改造军队,动员全民,准备反攻。”共产党坚持做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坚定倡导者、维护者和促进者。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促进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了全国全民族的联合抗战,使日本帝国主义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奠定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政治条件。
    二、运筹帷幄,“庙算”制胜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始计篇》)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是国家统帅部必须具备的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战争关系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孙子指出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和七种情况进行周密的分析比较。在未开战之前,经过周密的分析、比较、谋划,根据庙算的结果,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掌握战争胜利的主动权。
    《论持久战》从抗日战争的全局出发,详尽准确地分析了当时中日双方的基本情况,指出:“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这些,就是中日战争互相矛盾着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论持久战》从中日战争双方矛盾的基本特点分析入手,从根本上有力的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思潮,高屋建瓴的奠定了“持久战”的理论基础,成为正确指导全面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纲领性文献。
    三、反其“道”而制胜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孙子兵法•作战篇》)孙子告诫将帅们,兴兵作战需要大量的人马、粮草、车辆、武器、装备等各种物资的准备和消耗,必须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法,否者,久拖不决,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兵力耗尽,于军于国极为不利。
    《论持久战》分38个段序,共计5万余字,开明宗义,由远至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像剥玉米那样,深刻总结、分析、比较、论证了抗战十个月以来,中日双方交战后的基本矛盾现状,有力驳斥和否定了“亡国论”、“速胜论”的错误思潮,鞭挞了“妥协”和“腐败”等阻碍抗战的消极落后现象,预测并推演了抗日战争必经的三个阶段,从实践到理论得出了令人信服、毋庸置疑的抗日战争基本规律——“持久战”这个铁定结论。这是毛泽东智慧与抗战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法宝!
     “故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兵法•作战篇》)这是最基本的军事原则。从日本天皇到发动侵华的高级将领,估计没有不知道其中道理的。故此,日本侵略者曾非常猖狂的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可是,顽强的地大物博的中国可没有那么容易被灭亡。恰恰相反,好战求胜心切的小日本,犯下了兵家大忌,欲速则不达,反而深深的陷入到毛泽东为他们设计的旷日持久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毛泽东深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孙子兵法》精髓,反其道而行之,以持久对速胜,创造了《论持久战》伟大军事理论,这是埋葬日本侵略者的杀手锏。
    四、正奇相生,诡道制胜
    《孙子兵法》是一部传授兵家如何借天时、重地利、用人和、以智取胜的宝典。“兵者,诡道也”,“以正合,以奇胜”,“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善守者藏于九天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等等,这些精彩名言,包含了丰富的克敌制胜的军事辩证法,总的要求就是调动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调动,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以实现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论持久战》除了用大量篇幅推理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正确结论外,还科学地阐述了持久战的三个阶段和怎样开展持久战?《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而且还明确指出了每一阶段应采取的科学战法:“第一阶段,现在还未完结。……这一阶段我所采取的战争形式,主要的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阵地战虽在此阶段之第一期,由于国民党军事当局的主观错误把它放在主要地位,但从全阶段看,仍然是辅助的。”“第二阶段,可以名之曰战略的相持阶段。…… 游击战争在第一阶段中乘着敌后空虚将有一个普遍的发展,建立许多根据地,基本上威胁到敌人占领地的保守,因此第二阶段仍将有广大的战争。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除正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比较地分散配置,依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如同现在山西的榜样。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做得好,可能使敌只能保守占领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区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们的,这就是敌人的大失败,中国的大胜利。”“第三阶段,是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第三阶段是持久战的最后阶段,所谓坚持战争到底,就是要走完这个阶段的全程。这个阶段我所采取的主要的战争形式仍将是运动战,但是阵地战将提到重要地位。如果说,第一阶段的阵地防御,由于当时的条件,不能看作重要的,那末,第三阶段的阵地攻击,由于条件的改变和任务的需要,将变成颇为重要的。此阶段内的游击战,仍将辅助运动战和阵地战而起其战略配合的作用,和第二阶段之变为主要形式者不相同。”
     由上所述,毛泽东以高瞻远瞩的睿智目光,敏锐的洞察和科学的分析了抗日战争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把游击战、运动战提高到抗日战争的战略高度,批评了国民党当局不顾国情军情,机械地打阵地战、消耗战的错误做法。《论持久战》发表后,曾在国民党部队掀起了学习游击战的练兵热潮,请共产党将领到国民党部队中传授游击战经验。这个时期,也是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最好时期之一。
    众所周知,八路军、新四军是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两次国内革命战争锤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靠的就是游击战、运动战起家的。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等著名军事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生涯中,总结出游击战、运动战一整套灵活机动、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诸如:“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围点打援”,“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等等,这些都是我军克己制胜的军事法宝。
    共产党部队,在山西、河北、苏鲁皖等敌后根据地,利用游击战、辅以运动战的战略战术,与日军周旋对垒,游刃有余,捷报频传。著名的夜袭阳明堡机场、神头岭伏击战、百团大战……等等战役,均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扭转了全国抗战的被动局面,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我军之所以能够取得游击战、运动战的诸多胜利,若总结其战斗经验,无出于《孙子兵法》中关于“兵者,诡道也”,“以正合,以奇胜”,“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等等兵法宝典中的不朽智慧。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热点导读
· 传世版的孙子兵法与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不同
· 孙子兵法奇正观之“奇”思妙想
· 浅论《孙子兵法》作战原则对武警部队遂行任
· 从孙子兵法探讨竞争策略
· 简论军事理论家孙子学说的思想价值
· 我是老板我做主——对《计篇》中一句话的理
· 略论《孙子兵法.计篇》与《道德经》的内在
· 对《孙子兵法》汉简“[□□□□]□率师
 相关信息
·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
· 简论《易传》与孙子兵法的关系
· 以“师卦”为例试论《易经》与《孙子兵法》
· 《易经》中的兵学思想
· 《易经》对《孙子兵法》的深刻影响
· 易经、兵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 《周易》师卦的智慧及其对《孙子兵法》的影
· 知机应变,能以众正──以易演兵的理论与实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