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兵家争鸣 > 正文
《 司马法 》的兵学思想
2014-3-11 来源: 作者:


 

《 司马法 》又称《 司马穰苴兵法 》、《 军礼司马法》、《 司马兵法 》,是以田穰苴的军事思想为主编撰的。田穰苴是春秋时期齐国人,曾被齐景公封为掌管军事的大司马。

《 司马法 》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著名兵书,为《武经七书 》之一。《 汉书·艺文志 》著录《 军礼司马法 》155篇。《 隋书·经籍志 》著录《 司马兵法 》3卷,司马穰苴撰。今本35篇,为《仁本 》、《 天子之义 》、《 定爵 》、《 严位 》、《 用众 》。另有逸文60余条,1600多字。宋刻《 武经七书 》本为现存最早刊本。流传至今的各种注解本与翻刻本见于著录者不下四五十种。《 司马法 》大量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兵、治军法则,还保存了夏、商、周三代有关征伐程序、出师礼仪、戎车、兵器、旌鼓、徽章、赏罚等方面的军事史料和不少春秋中期以前的古兵法。既归纳了战争理论,还表述了战斗理论,揭示了重要的军事思想。

( 一 )指出战争的目的在于“以战止战”

《 司马法 》指出:“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这就是说,治理国家,政治是首要的因素。只有在政治方法不能奏效时,才采取战争手段。而且《司马法 》还指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个分析,看到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的区别,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

( 二 )治军的关键是要赏罚分明

《 司马法 》体现的治军核心是:礼、仁、信、义、勇、智“六德”,并且强调,治军首先是赏罚严明。对于赏罚,《司马法 》强调要及时。“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奖励及时,可以使官兵很快懂得奋勇作战的好处;处罚当场,可以使官兵很快看到为非作歹的恶果。强调掌握好赏罚尺度,“大捷不赏,上下皆不伐善,上苟不伐善,则不骄矣,下苟不伐善,必亡等矣”,“大败不诛,上下皆以不善在己,上苟以不善在己,必悔其过,下苟不善在己,必远其罪。”就是说,在执行赏罚时,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加以处理,不可赏之过分,不可罚之过度,这样官兵都会自省自己的行为过错,总结教训,以利再战。

( 三 )用兵原则要掌握“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

《 司马法 》提出:“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是谓五虑。顺天奉时,阜财因敌,怿众勉若,利地守隘险阻,右兵弓矢御、殳矛守、弋戟助。”就是说,打仗要讲求天时、地利、人和,讲求广集财富,重视兵器的配备和运用。求“顺天奉时”,就是说要顺从阴阳寒暑等各个时节的不同,选择于己有利的时间而用兵。“阜财因敌”,是说战争资财不能仅求之于本国,必须因粮于敌,以减轻本国人民的负担。怿众,是说众士以死而战的五种情况:“死爱、死怒、死威、死义、死利。”平时将帅爱护士兵,待众士如同父兄之爱子弟,那么众士就会以勇猛杀敌报效将帅之所爱。“利地”,即地形的利用,若能正确利用地形,那么十夫之守就可抵挡千夫之过。“右兵”,是讲重视兵器的配备与协同,使各种兵器都能发挥其特长,弓矢为远射武器,矛、戈、戟为近战武器,长短相互补之。

( 四 )初步提出了组织指挥战斗的完整概念

《 司马法 》说:“称众、因敌、令阵,攻战守,进退止,前后序,车徒囚,是谓战参。”意思是说要根据我军的力量、地形、敌情,来决定战斗队形、作战形式、作战行动以及军队的行动顺序,车兵与步兵的协同动作,这些都是在作战之前应该周到考虑的事情。同时,他还指出:“兵不杂则不利,长兵以卫,短兵以守”,“凡五兵五当,长发卫短,短以救长,迭战则久,皆战则强”。即军队要由多种兵种组成,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做到轮番作战,一齐出战。这样才能增强整体威力,成为精锐之师,这实际上是提出了协同动作这一重要的作战概念。

( 五 )在战略战术上强调用间、行诡道、机宜权变、扬长避短、灵活又有节制

《 司马法 》指出:“凡战,众寡以观其变,进退以观其固,危而观其惧,静而观其怠,动而观其疑,袭而观其治。”意思是说,凡欲作战,敌人显示出兵力的多和少,都要认真观察敌情变化,用前进后退以观察敌阵巩固程度;用威胁的手段观察敌人的畏惧程度;以平静的对峙以观察敌人是否疏忽懈怠;用挑动敌阵之法以观察敌人是否疑惑;用奇袭的手段观察敌人是否变乱。这些作战思想和战法都反映了春秋末期军事思想的革新。

总之,《 司马法 》论述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涉及了军事的各个方面,司马迁称之为:“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宋代以来,该书被列为武举应试的经典之一,传播更加广泛。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

打印】 【关闭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