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兵家争鸣 > 正文
《 孙子兵法 》的兵学思想
2014-3-11 来源: 作者:


 

《 孙子兵法 》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为“武经七书”之首,也是世界上公认现存最早的“兵学圣典”。作者孙武,字长卿,中国古代大军事家,春秋末年齐国人。

《 孙子兵法 》又称《 孙武兵法 》、《 吴孙子》,简称《 孙子 》。《 孙子 》总结了商周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从战略高度论述了军事领域若干重大问题,揭示了一系列普遍性的军事规律,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体系。该书成书于春秋末期。《孙子 》现存最早的版本为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本,著述最早的刻本为宋刊《 武经七书 》本和孝宗( 1163 ~ 1189年)时的《 十一家注孙子 》本。分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13篇,约5900余字。《 孙子 》文义精粹,内容丰富,是当时社会历史的产物,也是孙武对战争经验和军事斗争规律的天才总结与揭示。

( 一 )揭示了战争与政治、经济、外交的关系

第一,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孙武首先指明:“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里的“兵”是指战争,“察”是指考察研究。孙武从历史经验和现实利害出发,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因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所以“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战争制胜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必有一方面因素是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孙武在论及战争制胜时,举出5个条件:“道、天、地、将、法。”什么是“道”?孙武解释:“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民不畏危。”这说明,孙武的“道”是指政治而言。至于“天”,孙武解释为:“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讲的是天时。“地”指的是地利,“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指的是将帅。“法”,指的是法规制度。孙武把道、天、地、将、法,称为“五事”,并在此“五事”基础上权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以探求战争胜负的可能性。孙子认为政治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修道而保法”便能为胜败之政。政治得民心,战争就得民心,就必然会胜利。

第二,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孙武在《 作战篇 》中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这里,孙武说明“十万之师”的一次军事行动的费用需要“日费千金”。孙武把支持战争的需用品分为两类,一类是敌方之地可以供给的粮草;另一类是取之于本国的兵器装备。为了减轻运输的费用和本国的消耗,必须“取用于国”和“因粮于敌”结合起来,阐明进行战争必须具备充足的物质条件,否则,“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战争不但是军力的竞赛,而且是经济力的竞赛,经济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

第三,战争与伐谋伐交的关系。孙子提出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见解。他认为只有到不得已时才进行战争,因而凡是能通过政治途径去解决矛盾,战胜敌人,应力求用“伐谋”、“伐交”这个不流血的形式去解决,而不一定要诉诸武力。因此他大声疾呼: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要依赖于拥有雄厚的兵力,善于使用高超的计谋,能够巧妙地利用敌可乘之势,去与敌人进行攻心、斗智、外交角逐,力争以势取胜,不得已才去攻打敌人的城邑。这种多方位进行战争指导的思想是极其深刻的。

第四,战争与备战的关系。孙武强调对战争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先胜而后求战”,反对“先战而后求胜”。他认为,对于战争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各国的争霸战争,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必须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可幻想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事先造成敌人无法攻破的力量。备战牵涉的面很广,从“道、天、地、将、法”到“日费千金”的物资储备,各方面都要做好战争准备,从而使主有道、将有能、兵众强、士卒练,建立起一支“霸王之兵”,以成霸王之业。

( 二 )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

《 孙子兵法 》是谋略学,是制胜学。《 孙子》十三篇,除《 九变篇 》没有“胜”字,其他各篇,篇篇讲到“胜”。短短5900余字中,仅讲“胜”字就有82处之多。他既突出强调以“慎战”、“备战”为核心的安国全军之道,又极力推崇全争全胜战略,把它视为用兵的最理想境界。

首先,他明确提出:战争目的是“其用战也贵胜”,“故兵贵胜,不贵久”,把取得胜利作为战争的宗旨。然后分三个阶段阐述了克敌制胜的奇计良方。

第一、在战争准备筹划上,强调“算胜”、“知胜”、“必胜”三个环节。

“算胜”就是对敌我双方“五事”、“七计”方面情况进行详尽细致的分析对比,综合衡量,“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孙子指出:“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强调了庙算对于取得胜利的重要性。

知胜就是孙子在《 谋攻篇 》中讲到是知胜有五的知胜之道,在《地形篇 》中讲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地知天,胜乃可全。”在《 用间篇 》中讲到的“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必胜就是孙子在《 形篇 》中讲到的“胜于易胜”、“胜兵先胜”、“所措必胜”。“胜于易胜”即拣弱的打,在易于取胜的情况下战胜敌人;“胜兵先胜”即打胜仗的军队总是首先创造胜敌的条件,而后寻机同敌人作战;“所措必胜”即将作战指导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在战争的组织实施上强调出奇制胜,因地制胜,因敌制胜。

出奇制胜就是“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以“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的战法战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避高而趋下”,避实而击虚。

因地制胜就是“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告诫将帅一定要善于利用天候地形,做到“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因敌制胜,就是要熟悉敌情我情,“知彼知己”,“能因敌变化而取胜”,才能用兵如神,“胜乃不殆”。

第三、在战争结局上强调破胜、全胜、不战而胜三个层次。

破胜。即通过双方交战,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全胜。虽然双方交战了,但一打即胜,而我方没有伤亡。不战而胜。就是通过政治、外交、心理、军事等多种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孙子兵法 》中所言:“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还讲到,“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而“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这就告诉我们,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从孙子的以上名言可以看出,兵法十三篇中提出的全胜之全,不是一般所谓全部、全面、大获全胜之意,而是尽量减少破坏、维护保全敌我双方生命财产的安全,甚至降低对一切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冲击,也就是说既要全己,又要争取全敌;既要全天,也要全地。要尽量避免硬碰硬的武装冲突,多采取谋略制敌、外交服敌、攻心夺敌、造势威敌等策略和途径,以达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目的。孙子的这一光辉命说,石破天惊,如雷贯耳,凸显了孙子全胜观的精髓和核心,形成了《孙子兵法 》的独有特色。

( 三 )提出了选将用将与治军爱兵的思想

其一,国家的强盛和军队的治理依赖于优秀将领的辅佐。孙武十分重视对“将”的任用。他认为,“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将”上贯彻君的“道”,下“令民与上同意”,“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将”对军队的治理尤为重要,治理得好,就可以实现“道”的宗旨;治理得不好,就达不到“道”的目的。所以说,“将”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是,“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是有一定条件的,即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等素质。”“智”,睿智多谋;“信”,赏罚有信;“仁”,爱抚士卒;“勇”勇敢果断;“严”,严明法令。但这五条要有适当的节制,不可走向极端,做到勇而不莽,出而不乱,速而不急,廉而不耻,爱而不溺。只有克服这五种性格上的弱点,即“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才可担当重任。否则,“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其二,为将者应善于依据变化多端的战场形势自主灵活地行使职权。“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孙武任将思想的卓越之处,也是一句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他认为为将应不受任何权势的束缚,要善于临机制变,因敌、因地、因情而变化。自古因国君不知兵,从中牵制,将帅不能临机应变,活用所长,终至贻误战机,覆军杀将者,不可胜数。孙武为此告诫说:“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一为“糜军”;二为“惑军”;三为“疑军”。“君命有所不受”,并不是为了单纯提高将帅的权威,而是为了士兵的生命,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利益。所以,凡担任将领的要“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这才能达到统帅权相对独立的要求。

其三,对军队的管理要采取熟知三军之事和分数而治理的方法。孙武强调“将”的作用,更注意到士卒的作用,而充分发挥士卒的作用,就要加强对士卒的治理。孙武说:“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一个既不了解军队情况又不懂得管理治兵办法的统帅,将会使士卒产生迷惑和疑虑,这就等于扰乱自己的军队而导致敌人的胜利。因此,孙武认为要建立一支胜利之师,首先要加强对军队的整治。整治先从组织编制开始。孙武没有指明编制序列,但指出了组织编制的方法。他说:“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分”,系指军队基层编制;“数”,乃指其军队整体。应当层层节制,条理井然。

其四,主张应从严格赏罚和关心爱护两方面来对待士兵。孙武除了认为要利用组织编制管理军队外,同时还主张采取严爱相兼、赏罚并重的方法“治兵”。严爱、赏罚都是从人的心理上修治,所以孙武说:“人情之理,不可不察。”孙武强调,将帅要像对待“婴儿”“爱子”那样关心爱护士卒。但“爱”,不是溺爱,孙武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意思是说,对士卒如果过分的厚爱而不使用,一味溺爱而不令使,违章而不惩治,那就如同骄子一样是不能用来作战的。他还指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以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意思是说,士卒还未亲切依附就施行处罚,士卒就必然不服,不服就难以使用;士卒已经归附而法纪不施行,那么这样的士卒就不堪使用。只有平时加强教育管理,树立将帅的威信,纪律才能执行。

( 四 )阐述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战术思想

一是知彼与知己。“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武战略战术思想的精华,是一条指导战争的普遍原则。”知彼知己”,是正确指导战争的前提,“知是指导战争的核心,由“知”方可以“战”,由“知”才能预知“战”的方法。所以,孙武指出:“故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的主要对象是谁呢?孙武清楚地指明先是“彼”。必先察敌之情,审敌之势。“知诸侯之谋”,“知山林、险阻、沼泽之形”,“知战之地,知战之日”。“知彼”之后,再“知己”,再同“己”作一比较,“知吾卒之可以击”或不可以击,“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战争,权衡战争胜负。

二是速胜与久胜。“兵贵胜,不贵久”是孙武基本的作战指导思想之一。他在《作战 》篇中说:“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又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这里孙武把“胜”建立在“速”的基础上。实现“速”的手段,就是“乘人之不及”,“攻其所不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敌于迷蒙之中。

三是主动与被动。“致人而不致于人”,即争取战争的主动权。孙武认为,既要进行战争,就要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立于不败之地,重要的是争取主动。“致人”,即调动敌人;而“不致于人”,不被敌人所左右。使敌受制于我,我成为“敌之司命”。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也是指导战争的中心问题。

四是奇势与正势。出奇制胜是兵家作战的一条重要原则。孙武说:“战势不过奇正”。无论攻、防、遭、追、退等作战方式,从作战指挥上说不外乎“奇”、“正”两种形式。运用奇正的基础在“正”,妙在用“奇”,二者相辅相成,若“有正无奇,虽整不烈,无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制也”(何良臣《 阵纪 》)。奇正之法,贵在掌握奇正变化,而奇正变化的目的,在于造成一种“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势”即指军事力量形成并得以有效发挥的态势;“节”,能使力量恰合战机,有速度、有节奏地得以应用,“势如旷弩,节如发机”。奇正的变化就在于此,使敌人猝不及防,给敌人“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打击,出奇制胜。

五是避实与击虚。“避实而击虚”,是孙武的一条重要的用兵原则。他指出:“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就是说守要守到敌不易攻破的地方,攻要避开敌人坚实之处,攻击其虚弱之点。这里所说的虚实,用于军事上,系指构成军事力量等各方面要素,包括兵力的数量、质量,物资保障,以及战争准备等各方面因素。

六是识众与识寡。识众寡之用,是指导战争运用谋略的核心,兵力的众寡向来是战争胜负的客观条件。孙武认为“以十击其一”易胜;“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兵无先锋”易败。然而,战争情况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识众寡之用”,也还必须因敌、因情、因地而制胜,才能使“众寡之用”恰到好处。为此,他强调要“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即要用示形的办法欺骗敌人,使其暴露企图,而自己则不露形迹,使敌捉摸不定,才能真正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

总之,孙子的军事思想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他对战争基本规律和作战指导原则的全面论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可谓我国古代军事学说中的集大成者。

打印】 【关闭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