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兵家将帅 > 正文
千古兵书 名垂青史 —— 孙武
2014-3-11 来源: 作者:


 

孙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主要活动于吴王阖闾时期和吴王夫差前期。孙武的远祖其实既不姓孙,也不姓田,而是姓陈,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的后代。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女婿胡满,他是舜的后代,父亲是周武王时负责执掌陶器制作的官员,官名称陶正。周王朝建立后,设立了数百个诸侯国,以屏藩周王室。姜子牙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齐地,建立齐国。胡满则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陈。胡满因封陈而称陈胡公,所建之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即姓陈。陈胡公的第五代孙陈完因在太子废立的宫廷政变中受到牵连,惧祸而奔齐。

陈完到达齐国后,齐桓公见他仪表堂堂,言谈不俗,而且陈完又是陈国公子、大舜之后,就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通俗的话说是管理全国所有的手工制造业的官。

陈完在担任“工正”期间,不仅帮助齐国完成了“工盖天下”、“器盖天下”的争霸目标,还组织人编写了《考工记 》一书。由于陈完出色的工作和绝佳的人品,齐桓公便赐给他一些田庄。陈完一则为了隐姓避难,二则为了表示对齐桓公赐封田庄的感激,三则当时陈、田二字的读音差不多,故以田为姓,改陈完为田完。

后来,田完生子,子又生子,延续三代,到了孙武的曾祖父田无宇。田无宇以勇武著称,力大无比,受到齐庄公的宠爱和器重,官至大夫。

孙武的曾祖父田无宇、祖父田书、父亲田凭,承田氏家庭尚武遗风,祖孙三代同朝为官,且地位显赫,权倾一时。孙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祖辈都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里。

孙武出生后,田书给他取名为“武”。武的字形由“止”“戈”两字组成,能止戈才是武。古兵书上说“武有七德”,即武力可以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协和大众和丰富财物。田书还给孙儿取了个字,叫“长卿”。“卿”在当时为朝中的大官,与大夫同列。田书为齐大夫,田凭为齐卿。他们希望孙儿将来也能像他们一样,在朝中长期为官,成为国家栋梁。

孙武在家庭的熏陶和师长的教诲中渐渐长大,很快就到了青年时期,按照“壮而有室”的礼制,娶妻鲍姜。夫妇二人互相恩爱,琴瑟和谐。

公元前523年,是孙武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年份。是年,因齐景公赐姓孙氏,而由田武改姓名为孙武。

这事要从齐景公伐莒说起。莒国,是春秋时期位于齐国南部的一个小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莒国因其小,很早就臣服于齐国。

公元前523年,齐景公准备去巡视南部边鄙地区,然后到泰山祭天。年初,就通知莒国国君修好境内的道路,迎候齐景公过境。但是此时的莒国因看到齐国近年来宫廷内乱不断,士大夫把持朝政,相互倾轧,齐国已不复有当年的霸主景象,所以暗中与楚国早有来往,渐渐亲近楚国而疏远了齐国。君莒共公对齐景公的旨意阳奉阴违,不愿执行,并且在此之前莒国已经三年未向齐国进贡了。这次莒共公公开违抗齐景公的旨意,这是齐国绝对不允许的。

这一年秋天,齐景公派高发将军率十万甲兵征伐莒国。面对齐国强大的攻势,莒共公吓得放弃都城,逃到纪鄣(今江苏赣榆东北 )去了。纪鄣城地势险要,雄踞于高山峻岭之中的一个高阜之上,四周都是天然的深沟险壑,易守难攻。莒共公固守纪鄣,高发率兵围攻月余,仍未攻下。齐景公对此十分生气,罢了高发的官,改派孙武的爷爷田书接替。

田书来到纪鄣城后,首先察看了地形,见纪鄣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心想,攻纪鄣只能智取,不能强攻,自己决不能成为第二个高发。几天后,田书派出的密探打听到一个消息:城内有一部分妇人,其丈夫早年被莒共公杀死,成了寡妇。现在年纪大了,又被莒共公逼迫日夜不停纺织布帛。她们内心对莒共公充满了仇恨。得到这个消息后,田书立即派出一个兵士,化妆后混入纪鄣城,找到这些妇人,说明来意。这些妇人都十分愿意帮助齐军攻克纪鄣,杀死莒共公,早日脱离苦海,为夫报仇。到了晚上,在齐国兵士的带领下,妇人们偷偷登上城头,把纺织的布帛连接起来,从墙头垂放下来。田书正派人密切注意城上的动静,见有布帛垂下,知道事已成功。于是让善于攀登的士卒,拽着布帛攀上城墙。齐师登上纪鄣城约60余人,这时,守城的兵士发觉了。田书当机立断,命令齐军齐声叫喊:“齐军进城了!”已登上城墙的60余名齐兵,听到后也一齐狂喊:“齐军攻进城了!”城上城下喊成一片。莒共公从梦中惊醒,以为齐军果真已经攻进了纪鄣城,慌忙带领家眷开西城门逃走了。守城的莒军见君王已逃,或逃或降,纪鄣城很快就被攻克。第二天早晨,田书率军进入纪鄣城,严明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田书还特别奖励了协助攻城的织帛老妇人,发给他们丰厚的钱帛,安排她们安度晚年,对有功的将士,田书列好名单,奏明景公后一并封赏。回到朝中,齐景公立即召见了田书,对其功绩大加褒奖。为彰显其战功,景公把乐安作为食采之邑封赐给田书,并赐姓孙。从此田书改为孙书,田武也改为孙武。

孙武天资过人,聪慧好学,加之上层贵族的世系、军事将领的门庭,多谋善变、骁勇非凡的前辈为孙武从小学习军事谋略、总结战争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考察感悟,潜心研究,终于写成了《孙子兵法 》。

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了田鲍等四族的变乱,互相残杀,株连无辜。在这种形势下,孙武不得不离开生他养他的齐国,隐居吴国,并在吴国结识了因避难而来的伍子胥,自此成为莫逆之交。后来在伍子胥的引荐下,向吴王阖闾献上其所著孙子兵法十三篇。吴王阅后大为赏识,却因孙武只是一介草民,对其能力半信半疑,因此便要孙武当即展现其练兵之法给他看,以确定孙武的才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中记载,吴王故意考验孙武,挑选了180名宫女接受孙武训练,并由两名爱妃负责卒长之职。刚开始,纵使孙武“三令五申”重复表明会执行军法,众宫女皆不理孙武的号令,于是孙武便将作为卒长的两名吴王爱妃斩首,即使吴王阻止亦不理会。于是众宫女全都变得严肃起来,对军令绝对依从。吴王看到了孙武斩杀自己的爱妃非常生气,但同时也领略了孙武的军事才能,开始重视孙武,每有战事必向其问询。《史记 》中是这样表述的:

“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阖庐三年,阖庐为了诛杀他的政敌——前吴王僚的两个兄弟掩馀、烛庸,派使臣到徐国(安徽泗县、江苏泗洪一带 )和钟吾国( 江苏宿迁市东北 ),要求交出在此避难的这两个公子。徐国和钟吾国自恃有楚国做后盾,并未依从,而是暗助吴国两位公子逃离本国,投奔了楚国。楚国的国君楚昭王,把他们安置在养城( 今河南沈丘县东南 )并给以优厚待遇,把养城作为抵御吴军进攻的一道防线。吴王阖庐对此十分恼火,便于这年冬天率兵消灭徐国和钟吾国,攻克养城,为西破强楚清除障碍。

战前,孙武认真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亲自制订战略战术和作战计划。然后,亲自挑选了一部分经过严格训练的陆军和部分水师,开始了北征徐国和钟吾国的战斗。吴师北上,过长江,入淮河,调集战车、战船,突然包围了钟吾国,以压倒一切的优势,迅速攻克都城,拘捕了君。钟吾国也就灭亡了。孙武乘胜进军徐国。利用紧临淮水的有利条件,用大水灌淹了徐国。吴军水师在徐都的城濠中游弋,吓得徐国国王慌忙出逃,投奔楚国去了。吴军未经过战斗,“不战而屈人之兵”,消灭了徐国。尔后孙武采取“扰楚疲楚,攻克养城”的战略方针,先后派出两支部队佯攻楚国的两处战略要地,调动敌人首尾不能相顾,然后派一支得力部队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养城,活捉了掩馀、烛庸两位公子,并立即处死。养城之战胜利结束,吴军胜利班师回吴途中又乘楚军不备,攻占楚国重镇舒邑,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孙武首次率兵出征,便旗开得胜,大获成功。这一下可喜坏了吴王阖庐,在嘉勉孙武的同时,要求孙武乘胜追击,攻打楚国。面对胜利和荣誉,孙武则异常冷静。他分析了吴、楚两国的历史和现状,认为吴国还不具备全面破楚入郢的军事实力,更没有克敌制胜、自保而全胜的把握。孙武果断地劝谏吴王说:“楚国是天下第一支劲旅,非徐国和钟吾国可比。我军已连灭两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不如暂且收兵,养精蓄锐,再等良机。”于是阖庐听取了孙武的建议。

孙武向吴王阐明,只有强国才能争霸,只有强军才能胜敌。于是建议吴王展开了一系列强国治军的活动。吴囯军队在孙武的管理和训练下,武器装备得到更新和改良,士卒素质、战斗力明显增强。孙武还在辅佐吴王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壮大军国实力的同时,向吴王提出了一套用以长期消耗楚国经济和军队实力的疲楚战略,具体计策是:把吴军分成三批,一批休整并负责本国的卫戍任务;一批进行系统训练,提高战斗能力;一批在楚国边境活动,负责骚扰楚军;同时,通过不断运动麻痹对方,在局部地区创造时机,造成以强对弱的态势,集中优势兵力,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消灭楚军的有生力量。孙武在设计扰楚、疲楚、大量消耗楚军有生力量的同时,广泛应用“伐交”策略,积极策动楚国的邻国唐、蔡,叛楚亲吴。后来蔡国国君又通过晋定公联络宋、齐、鲁、卫等18个诸侯国,都弃楚附晋,支持吴国进军楚国。阖庐九年,楚国攻打已经归属吴国的蔡国,给了吴国征伐楚国的借口。这年入冬吴王阖庐再次命伍子胥、夫概、孙武率领水陆精兵3万人,兴师伐楚。

吴军进攻楚国,直捣楚国都城郢,有两条进军路线。一条是沿长江溯江西上。这条线路需要动用大批船只,一则千里运兵有困难,再则江面坦荡易于暴露。第二条线路是北渡淮水,然后再弃舟登岸,越过淮河平原,挺进大别山。孙武建议采取第二条线路,运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略,千里跃进,迂回破楚,奇袭郢都。结果吴军千里奇袭直插楚国腹地,顺利抵达汉水东岸。获悉吴军主力突然出现在汉水以东,楚昭王紧急调遣子常、沈尹戍等领兵20万,从夏州( 今湖北汉口 )仓促赶到汉水西岸,抵御吴军进攻。吴楚两军以汉水为界,摆开战场,对峙待战。

面对20万大军,孙武与伍子胥进行了认真策划。决定诱使楚军主力东渡汉水。吴军战略退却至柏举地区,准备全歼敌军主力。

楚将沈尹戍分析了吴、楚双方的战略态势,他认为吴军千里奔袭,孤军深入,后勤保障困难,急于速战取胜;楚军在国内作战,补给方便,熟悉地形,适于打持久战,最终拖垮吴军。沈尹戍建议主帅子常,兵分两路,主力部队由子常率领,沿汉水列阵,吸引吴军主力,但不要抢渡汉水与吴军交战;自己率领一支队伍,北上到方城,调集那里的楚军,迂回到吴军侧后,烧毁吴军停泊在淮水的船只,截断吴军的归路。这样楚军两支队伍前后夹击,吴军腹背受敌,必然军心涣散,不攻自破。子常完全赞成。于是兵分两路,按计行事。孙武一向十分重视军事间谍活动,楚军的行动很快被孙武派出的间谍人员获知,并报告孙武。孙武认为如果楚军迂回包抄,前后夹击的图谋得逞,吴军的处境十分危险。于是设“卑而骄之”之计,引诱楚国主力出战。汉水对岸的子常果然中计,他见吴军这边有机可乘,一时贪功夺利的私心作怪,率大军渡过汉水,向吴军发起了攻击。孙武见子常中计,便继续施用“诱敌”和“误敌”的计谋,陈兵列阵,故意摆出一副决战架势。但一战即退,一打就走,一步步诱使楚军进入吴军准备决战的柏举地区,一举将敌人击败。子常身边两名大将,一名被俘,一名战死。子常则弃军而走,逃奔到郑国去了。然后孙武指挥吴军又击败了前来救援的沈尹戍的军队,顺势包围攻克了楚都郢城。楚昭王见大势已去,逃到隋国去了。

吴楚之战是春秋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在孙武谋划下,吴国以3万精兵击败楚国20万大军,五战五胜,最后直捣郢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吴国伐楚之战的胜利,印证了《孙子 》兵法十三篇中“慎战”、“备战”、“伐交”等战略思想的伟大,充分展现了孙武的才智与谋略。战国中期的尉缭子在其书《 制谈 》中曾说:“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能当者谁?孙武也。”《荀子议兵 》篇中也有:“善用兵法,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以,孙子用之无敌于天下。”这都是对孙武伐楚之战胜利的赞誉评价。

后来,孙武又辅佐吴王夫差兴师伐越,击败越军10万精兵,攻占越国都城。越王勾践向吴国请降。吴王夫差不顾孙武和伍子胥的竭力反对,接受了勾践提出的谋和称臣并向吴国进贡的要求,越国得以保存。后来吴国又攻齐取胜,与晋争霸,在黄池会盟仪式上,逼迫晋定公把霸主的地位拱手让了出来。北威齐晋的结果,使吴王夫差成了名正言顺的春秋霸主。吴国也成了威震天下的春秋霸国。虽然孙武并没有直接指挥这两次作战,但此前,孙武精心训练军队和制订军事谋略,对夫差霸业有不可抹杀的巨大贡献。

孙武从阖庐三年起,辅助阖庐16年。阖庐死后,太子夫差继位,孙武又辅助夫差十多年,先后为两代吴王图霸争霸,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功业千古流芳,万人称颂。特别是他那一部被后人尊称为“兵学圣典”的著名兵书——《孙子兵法 》,更使他名垂青史,享誉中外。孙武被世人尊称为“兵学圣祖”。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热点导读
· 屡立战功 计闻天下 —— 檀道济
· 民族英雄 抗倭名将 —— 戚继光
· 兵学始祖 谋略化身 —— 姜太公
· 千古兵书 名垂青史 —— 孙武
· 文治武功 一代名相 —— 管仲
· 文能服众 武能威敌 —— 田穰苴
· 出将入相 转战三国 —— 吴起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诸葛亮
 相关信息
· 文能服众 武能威敌 —— 田穰苴
· 盘点: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悲情将领
· 忠义有信 勇识过人 —— 李勣
· 民族英雄 抗倭名将 —— 戚继光
· 仗义猛将 凌烟功臣 —— 秦琼
· 屡立战功 计闻天下 —— 檀道济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诸葛亮
· 出将入相 转战三国 —— 吴起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