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发掘孙子文化 推动当代应用 中心简介 咨询热线:0531-82703005  
网站首页
新闻报道
中心介绍
中华兵典
兵家将帅
谈剑论道
考察交流
将校论坛
学者论兵
兵家争鸣
兵法商用
广饶论坛
智者心语
齐鲁兵学
兵学遗迹
著名战例
兵学考证
研究机构
古代兵器
养生之道
儒商风采
新书推介
成果评选
兵海拾零
视频之窗
书画摄影
首页 > 兵家将帅 > 正文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诸葛亮
2014-3-11 来源: 作者:


 

诸葛亮( 181234 ),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琅琊郡阳都( 今山东沂南南 )人,蜀国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后人尊称为智圣。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 181年 )四月十四日,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度过了一个多难的童年。北方的鲜卑人不断进犯,昏庸的汉灵帝把朝政弄得乌烟瘴气,黄巾起义在全国几成燎原之势。诸葛亮生母章氏和父亲诸葛珪于中平六年( 189年 )和初平三年( 192年 )先后去世。兴平元年( 194年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建安二年( 197年 ),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 今湖北襄阳县西 ),“躬耕垄亩”,维持生计。建安四年( 199年 ),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 字元直 )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广泛涉猎了儒家、法家、兵家、史学等著作。通过潜心钻研,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获得了“卧龙”的美称。

在诸葛亮隐居隆中的10余年期间,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黄巾起义已经逐渐被各地的军阀镇压下去,但东汉王朝也已名存实亡,对各地军阀已经没有控制能力。中原地区经过长期混战,曹操逐步统一了北方。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统治日趋稳定。一向以汉室之后和“兴复汉室”为旗号的刘备到荆州(约今湖北、湖南 )依附于刘表后,极想网罗一批有远见的谋士,作为自己争夺天下的助手。在徐庶引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访“卧龙”。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给刘备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并指出所应采取的策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从此走上了辅佐刘备一步步实现“复兴汉室”的漫长历程。

建安十三年( 208年 ),曹操率兵南下,准备攻取荆州。占据江东的孙权,打算与刘备共同抗曹,但没有最后下定与曹操决一死战的决心。诸葛亮受命出使东吴,联吴抗曹。他对孙权故意用低调激将:“如今曹操平了冀州威震四海,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逃遁至此。请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曹操抗衡,不如趁早与之绝交,而不应该表面上归顺,而内心又犹豫不决;若不能抵抗,就应该放下武器,向他投降。你至今还犹豫不决,大祸就要临头了。”孙权反问诸葛亮:“那刘备现在危在旦夕,为什么不早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是一壮士,尚且守义不辱。刘备是皇室后代、盖世的英才,怎么肯去投降曹操!”诸葛亮的话激怒了孙权,他表示决不以东吴的10万将士受制于曹操,愿意与刘备结盟,共同抗击曹操,但又缺乏必胜的信心。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曹操的军队人数虽多,但远道而来,且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荆州百姓虽然暂归曹操,但并非心服。今将军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同心协力作战,一定能够战胜曹操,鼎足局面就形成了。”经过诸葛亮的说服,加上东吴内部主战派鲁肃、周瑜的力劝,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最终与刘备一起取得了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随后,诸葛亮协助刘备,乘胜积极扩张势力范围,相继占领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督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需。诸葛亮辅佐刘备按照“隆中对”的策略,占据益州,夺取汉中,势力发展到高峰。

蜀汉章武元年( 221年 )七月,刚刚称帝3个月的刘备,不听诸葛亮劝阻,率军沿江而下,讨伐东吴。出兵初期,收复了荆州的一部分土地。由于指挥失当,不久就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40座。蜀军大败,刘备率少数人马突围,退回白帝城( 今四川奉节县 )。刘备心情郁闷,一病不起。临终前,刘备向诸葛亮托付后事:“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流泪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把未竟的事业和希望寄托于诸葛亮身上,诸葛亮则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17岁的刘禅即皇帝位,史称后主,改元建兴。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仍任丞相主持政务。不久,又兼任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从此担负起了辅佐刘禅治蜀的重任,其面临的局面极其艰难。从外部来看,与东吴关系非常紧张,曹魏和孙吴,都想乘机消灭蜀汉。从内部来看,刘备东征失败以后,不但军事力量大大削弱,而且内部的政局也很不稳定,一些地方豪强,乘机叛乱,堪称内外忧困。

诸葛亮首先理顺外交关系,恢复和孙吴的联盟。蜀章武三年( 223年 ),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孙吴。双方经过谈判,孙权断绝了同曹魏的关系,重新和蜀汉结成联盟。在解决外患的同时,诸葛亮集中力量“内修政理”,整顿吏治,加强法制,务农积谷,发展经济,壮大军事力量。

在政治上,诸葛亮主持制定了名为《 蜀科 》的法律制度,以及《八务 》、《 七戒 》、《 六恐 》、《 五惧 》等官吏应遵循的行政法规,严行法制;在用人上坚持不拘资历、不拘地域与关系亲疏,讲究德才兼备;坚持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一视同仁,使蜀汉的吏治比较清明。

在经济上,诸葛亮重视发展生产,提出了“无夺农时,务农殖谷,唯薄赋敛,闭关息民”的政策。利用吴魏相争的机会,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恢复国力。

在军事上,诸葛亮强调依法治军,严明军纪,并潜心研究兵法阵图,全力操练军队,使蜀军战斗力大为提高。他还积极改进武器和交通运输工具。改进后的连弩,以铁为矢,一弩十矢俱发,杀伤力较大。他发明的木牛流马,在当时极大地提高了山地运输效率。相对弱小的蜀汉逐步具备了与曹魏相抗衡的条件。

刘备去世前后,南中( 大渡河以南的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发生反蜀的叛乱。待吴蜀联盟恢复,内部政局稳定,平息叛乱的时机成熟后,诸葛亮于建兴三年( 225年 )春,亲率大军南征。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兵分三路,很快平定了南中地区。其间,七擒七纵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终使其心悦诚服归降。平定南中后,诸葛亮并没留驻大批军队,只选派熟悉当地情况的官吏担任郡首,大量任用孟获等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官吏。为了改变南中地区的落后面貌,诸葛亮派人在这里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倡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南中发展成为蜀汉“军资所出、国以富饶”的安定后方。诸葛亮以和抚为主的民族政策,辅之以必要的军事手段,既平定了南中,使蜀汉获得了强国和北伐所必需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同时也使该地区出现了民族团结、长期和睦共处的安定局面。

北伐曹魏,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诸葛亮一生的奋斗目标。蜀汉建兴四年( 226年 ),魏文帝曹丕病死,年仅22岁的曹睿即位,即魏明帝。这年秋天,孙权亲率五路大军围攻江夏,又遣诸葛瑾出兵襄阳。诸葛亮认为魏国幼主当政,内部不稳,正是北伐的大好机会。建兴五年( 227年 ),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了一个奏章,即著名的《 出师表 》,表白了对汉室的忠诚,对北伐曹魏、复兴汉室的决心。

建兴六年( 228年 )春,诸葛亮将成都的事情安排好之后,率十万大军出祁山。陇西的天水( 今甘肃甘谷 )、南安( 今甘肃陇西 )、安定( 今甘肃镇原 )三郡,很快都叛魏归蜀,天水将领姜维向诸葛亮投降,震动了魏国朝野。但由于用人不当,让只会纸上谈兵,并无实战经验的马谡去守战略要地街亭,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放弃已经到手的陇西三郡,收兵回到了汉中。这年冬天,诸葛亮率数万兵力出散关(今陕西宝鸡 ),围攻陈仓( 今陕西宝鸡东 )。因为魏军援兵就要到来,蜀军的粮食供应不上,就主动撤兵回到汉中。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派兵攻取武都( 今甘肃成县 )、阴平(今甘肃文县 )两郡,并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安抚,然后将主力撤回汉中。这两次的北伐,都局部地取得了一些胜利。

建兴九年( 231年 )春天,诸葛亮再一次出兵北伐,攻占了武都、阴平二郡,但一直未能消灭魏军的主力。由于后方的运粮工作出了问题,不得不被迫退兵,并在退却中诱杀了魏国名将张郃,但从整个战役来说,这次北伐仍未取得大的进展。

从几次北伐失败中,诸葛亮进一步认识到北伐中军粮供应的重要性。为此,他专门设计了一种叫“木牛流马”的四轮运粮小车,组织军队把军粮先运到接近前线的斜谷(今陕西眉县 ),派兵严加保护;同时,还在渭水前线分兵屯田,以就地解决粮食问题。建兴十二年( 234年 ),诸葛亮与孙权约定,同时进兵伐魏。这一次北伐,诸葛亮集中了十万大军,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 )扎营,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相对峙。司马懿坚持采取坚壁拒守,不轻易出战的方针。诸葛亮恐怕魏的增援部队到来,增加与司马懿决战的困难,终日思虑重重,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的军中,时年54岁。

诸葛亮从27岁出山到54岁病逝五丈原的27年间,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辅刘备,佐刘禅,兢兢业业,鞠躬尽瘁,苦心经营蜀汉政权,一心想着复兴汉室。尽管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壮志未酬,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慧,为后人所称颂。

 

打印】 【关闭

 热点推荐
 热点导读
· 屡立战功 计闻天下 —— 檀道济
· 民族英雄 抗倭名将 —— 戚继光
· 兵学始祖 谋略化身 —— 姜太公
· 千古兵书 名垂青史 —— 孙武
· 文治武功 一代名相 —— 管仲
· 文能服众 武能威敌 —— 田穰苴
· 出将入相 转战三国 —— 吴起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诸葛亮
 相关信息
· 文能服众 武能威敌 —— 田穰苴
· 盘点:历史上著名的十大悲情将领
· 忠义有信 勇识过人 —— 李勣
· 民族英雄 抗倭名将 —— 戚继光
· 仗义猛将 凌烟功臣 —— 秦琼
· 屡立战功 计闻天下 —— 檀道济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诸葛亮
· 出将入相 转战三国 —— 吴起
-------------------------------------------------------------------------------------------------------------------------------------------------------------
版权所有: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 CopyRight 201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济南经十东路凤鸣山庄26号楼3单元301室电话:0531-82703005 邮箱:sdgjsunzi@163.com
鲁ICP备10021565号 技术支持:秋阳策划